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16页 |
第二章 汇率与证券价格关联性的理论分析 | 第16-21页 |
第一节 汇率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19页 |
一、国际收支说 | 第17页 |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 第17-18页 |
三、利率平价理论 | 第18页 |
四、资产市场说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证券价格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0页 |
一、随机漫步理论 | 第19-20页 |
二、空中楼阁理论 | 第20页 |
三、证券组合理论 | 第20页 |
第三节 汇率与证券价格关联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汇率和证券价格联动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汇率与证券价格的实体传导机制 | 第22-24页 |
一、传导机理 | 第22页 |
二、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汇率与证券价格的金融传导机制 | 第24-29页 |
一、从金融市场层面分析 | 第24-26页 |
二、从金融政策层面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节 汇率与证券价格关联效应的理论总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比较:中日两国汇改之路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日本"广场协议"后的股市变动 | 第30-32页 |
第二节 "7.21汇改"后中国股市的变动 | 第32-34页 |
第三节 中日两国汇改相似点分析 | 第34页 |
一、两国货币升值的原因大致相同 | 第34页 |
二、两国货币升值前后都伴随着流动性过剩,并导致股市的繁荣 | 第34页 |
第四节 中日两国异同点分析 | 第34-35页 |
一、两国汇改程度不同 | 第34-35页 |
二、两国货币政策不同 | 第35页 |
三、两国货币升值对股价变动影响程度不同 | 第35页 |
第五章 汇率变动对于证券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5-51页 |
第一节 模型和数据的选择 | 第36-38页 |
一、模型的选择 | 第36-37页 |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38-46页 |
一、样本数据趋势描点 | 第38-40页 |
二、平稳性检验 | 第40-41页 |
三、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四、误差修正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建立 | 第42-44页 |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实证结论归纳与原因解释 | 第46-50页 |
一、实证结论归纳 | 第46页 |
二、实证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46-5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进一步思考:人民币升值对于各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51-57页 |
第一节 人民币升值对受益产业的影响 | 第51-54页 |
一、外汇负债类产业 | 第51-52页 |
二、原材料或零部件进口型产业 | 第52-53页 |
三、投资品业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人民币升值对受损产业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一、传统的出口优势型产业 | 第54-55页 |
二、国际化定价的产业 | 第5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第一节 促进我国汇市与股市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一、完善汇率与股价形成机制 | 第57页 |
二、灵活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 | 第57-58页 |
三、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构建资本流动的预警机制 | 第58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各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一、理性调整进出口业务,采取有力结算方式 | 第59页 |
二、鼓励企业走多元化国际化道路 | 第59-60页 |
三、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出口竞争实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