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7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第11页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1-13页
        1.2.1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1-12页
        1.2.2 论文选题的实用意义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5页
        1.3.1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2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实证分析法第15页
        1.4.2 比较分析法第15-16页
2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概述第16-26页
    2.1 大连自贸区概况第16-19页
        2.1.1 大连自贸区的设立与定位第16-17页
        2.1.2 大连自贸区的优势第17-18页
        2.1.3 大连自贸区的功能第18-19页
    2.2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的主要规定第19-22页
        2.2.1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的原则第19-20页
        2.2.2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的主体第20-21页
        2.2.3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的对象第21-22页
    2.3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措施第22-26页
        2.3.1 推行“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第22-23页
        2.3.2 建设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第23-24页
        2.3.3 实行“事前承诺+事中事后监管”行政审批新模式第24-26页
3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6-31页
    3.1 金融监管立法制度不完备第26-27页
        3.1.1 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粗疏第26页
        3.1.2 自贸区金融创新立法滞后第26-27页
    3.2 金融市场准入制度混乱第27-28页
        3.2.1 金融市场准入范围过窄第27-28页
        3.2.2 行政审批制度较严第28页
    3.3 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不完善第28-29页
        3.3.1 金融风险防范手段单一第28-29页
        3.3.2 金融监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第29页
    3.4 宏观微观审慎监管制度不健全第29-31页
        3.4.1 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缺失第29-30页
        3.4.2 微观审慎监管制度缺少实施细节第30-31页
4 国外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及其启示第31-37页
    4.1 美国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第31-33页
        4.1.1 美国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的特点第31-32页
        4.1.2 美国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2-33页
    4.2 新加坡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第33-34页
        4.2.1 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的特点第33页
        4.2.2 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3-34页
    4.3 韩国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第34-37页
        4.3.1 韩国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的特点第34-35页
        4.3.2 韩国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5-37页
5 大连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7-44页
    5.1 构建完备的金融监管立法体系第37-38页
        5.1.1 完善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规定第37页
        5.1.2 制定金融创新业务的具体规则第37-38页
    5.2 规范自贸区金融市场制度第38-39页
        5.2.1 制定相对宽松的自贸区金融市场准入制度第38-39页
        5.2.2 逐步推行备案制代替审批制第39页
    5.3 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第39-41页
        5.3.1 建立金融监管风险预警制度第39-40页
        5.3.2 完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第40-41页
    5.4 健全自贸区金融宏观微观审慎监管制度第41-44页
        5.4.1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第41-42页
        5.4.2 细化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内容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DIS和欧洲通量观测数据的GPP模型适用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1960-2016年中国绿洲胡杨不同生长季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