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of thesis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风文明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9页 |
2.1 新型城镇化与乡风文明的内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新型城镇化 | 第17页 |
2.1.2 乡风文明 | 第17-19页 |
2.2 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19-26页 |
2.2.1 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建设之本 | 第19-20页 |
2.2.2 培育新型农民,提升文明素质 | 第20-21页 |
2.2.3 整治乡村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 第21-22页 |
2.2.4 传承优秀文化,满足精神需求 | 第22-23页 |
2.2.5 凝聚核心价值,涵养道德风尚 | 第23-24页 |
2.2.6 培育良好乡风,改善精神风貌 | 第24-25页 |
2.2.7 创新基层治理,弘扬社会正气 | 第25-26页 |
2.3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6-29页 |
2.3.1 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 | 第27页 |
2.3.2 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 | 第27-28页 |
2.3.3 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我国社会和谐稳定 | 第28-29页 |
3 对乡风文明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9-43页 |
3.1 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的进展 | 第29-31页 |
3.1.1 村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 第29-30页 |
3.1.2 乡风文明认知逐渐深入 | 第30-31页 |
3.1.3 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 第31页 |
3.2 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9页 |
3.2.1 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文明水平 | 第32-34页 |
3.2.2 村民文化生活缺位影响生活品味 | 第34-35页 |
3.2.3 礼仪道德缺失影响家庭邻里关系 | 第35-36页 |
3.2.4 不良民风存在影响优良乡风培育 | 第36-37页 |
3.2.5 村霸现象存在影响基层有效治理 | 第37-39页 |
3.3 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3.3.1 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 | 第39-40页 |
3.3.2 农村教育滞后,新型农民培育不足 | 第40页 |
3.3.3 文化活动缺乏,精神文明传播不力 | 第40-42页 |
3.3.4 家风家训流失严重,缺乏文明氛围 | 第42-43页 |
4 加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途径 | 第43-56页 |
4.1 发挥基层政府引领作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实效 | 第43-45页 |
4.1.1 加大乡风文明建设投入力度 | 第43-44页 |
4.1.2 建立健全考评奖罚长效机制 | 第44-45页 |
4.1.3 基层干部以身作则,带动良好乡风 | 第45页 |
4.2 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 第45-49页 |
4.2.1 以培养农民职业技能为重点,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 第46-47页 |
4.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 第47页 |
4.2.3 以培育农民契约精神为基础,加强法制宣传和诚信教育 | 第47-49页 |
4.3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 第49-52页 |
4.3.1 建立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 第49-50页 |
4.3.2 积极打造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 第50-51页 |
4.3.3 努力创新农村文化活动载体 | 第51-52页 |
4.4 营造良好乡风氛围,促进村民文明习惯养成 | 第52-56页 |
4.4.1 扎实推进家风家训建设 | 第52-53页 |
4.4.2 制定完善村规民约 | 第53-54页 |
4.4.3 积极倡导移风易俗 | 第54-56页 |
5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A 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