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网性能测试与组网优化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1页 |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优点 | 第11-12页 |
·工业以太网面临的问题 | 第12-13页 |
·实时性的解决方案 | 第13页 |
·现有的工业以太网简介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PROFINET概述及其实时机制 | 第17-25页 |
·PROFINET概述 | 第17-20页 |
·PROFINET IO | 第18页 |
·PRFINET CBA | 第18页 |
·通信等级 | 第18-20页 |
·现场总线集成 | 第20页 |
·PROFINET IO的实时机制 | 第20-22页 |
·优化的实时通道 | 第20-22页 |
·VLAN优先级标识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第3章 工业以太网测试平台设计与测试方法分析 | 第25-33页 |
·技术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平台设备简介 | 第26-29页 |
·测试方法与分析工具 | 第29-32页 |
·网络分析仪netANALYZER | 第29-30页 |
·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 | 第30页 |
·测试方法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工业以太网延迟时间分析与性能测试 | 第33-53页 |
·工业以太网中的通信延迟 | 第33-34页 |
·延迟时间模型 | 第34-37页 |
·只有实时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模型 | 第35-36页 |
·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混杂传输延迟时间模型 | 第36-37页 |
·延迟时间测试 | 第37-47页 |
·线形拓扑延迟测试 | 第38-42页 |
·树形拓扑延迟测试 | 第42-45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IO CYCLE测试分析 | 第47-51页 |
·线形拓扑IO Cycle测试 | 第48-49页 |
·树形拓扑IO Cycle测试 | 第49-50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基于设备通信关系划分子网 | 第53-67页 |
·工业以太网组网原则 | 第53页 |
·问题描述与数学模型 | 第53-56页 |
·问题描述 | 第53-55页 |
·教学模型 | 第55-56页 |
·启发式算法 | 第56-60页 |
·遗传算法 | 第57-59页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59-60页 |
·应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划分子网 | 第60-63页 |
·遗传算法的改进 | 第60-61页 |
·实现的技术问题 | 第61-62页 |
·算法步骤 | 第62-63页 |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63页 |
·仿真研究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1页 |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