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5页 |
1.1 磁生物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7页 |
1.2 磁生物学在农业中的研究状况 | 第7-10页 |
1.2.1 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7-9页 |
1.2.2 磁场对作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9-10页 |
1.3 磁场处理的机理 | 第10-11页 |
1.4 侧根形成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 第11-13页 |
1.4.1 生长素与侧根形成的关系 | 第12页 |
1.4.2 ABA与侧根形成的关系 | 第12页 |
1.4.3 赤霉素与侧根形成的关系 | 第12-13页 |
1.4.4 细胞分裂素与侧根形成的关系 | 第13页 |
1.4.5 乙烯与侧根形成的关系 | 第13页 |
1.5 立题意义 | 第13-14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磁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晋绿3号种子萌发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 第15-29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15页 |
2.2 供试材料及处理方法 | 第15-16页 |
2.2.1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2.2.2 材料处理方法 | 第15页 |
2.2.3 材料培养 | 第15-16页 |
2.3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第16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6页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16-27页 |
2.5.1 晋绿3号最佳磁场强度的选择 | 第16-21页 |
2.5.2 晋绿3号最佳磁处理时间的选择 | 第21-27页 |
2.6 讨论 | 第27-28页 |
2.7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磁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9-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3.1.1 试验装置 | 第29页 |
3.1.2 试材及方法 | 第29页 |
3.1.3 发芽势、发芽率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3.1.4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9页 |
3.1.5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2.1 不同强度磁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不同强度磁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时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 第30页 |
3.2.3 不同强度磁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时MDA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4 不同强度磁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时SOD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5 不同强度磁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时POD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6 不同强度磁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3.3 讨论 | 第33-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低强度连续磁场处理对绿豆种子萌发时侧根形态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 第35-40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4.1.1 材料处理及培养 | 第35页 |
4.1.2 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2.1 连续磁场下绿豆种子萌发时侧根形态的变化 | 第35-36页 |
4.2.2 连续磁场下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4.2.3 不同条件下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各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 | 第37-38页 |
4.3 讨论 | 第38页 |
4.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Abstract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