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苷及鞣质论文

响应面法优化白芍中芍药苷的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及过程的数学模拟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次第9-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34页
   ·超临界流体技术概述第12-24页
     ·超临界流体的概念与特性第12-14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第14-15页
     ·影响SFE的因素第15-16页
     ·利用夹带剂强化SFE过程第16-18页
     ·超临界流体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第18-24页
   ·白芍的本草考证第24页
   ·白芍的化学成分第24-25页
     ·单萜类化合物第24-25页
     ·三萜类化合物第25页
     ·黄酮类化合物第25页
     ·其他化合物第25页
   ·白芍的药理作用第25-28页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及抗炎作用第26-27页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第27页
     ·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第27-28页
     ·其它药理作用第28页
   ·白芍中苷类物质的提取方法第28-31页
     ·加热回流提取法第28-29页
     ·超声波提取法第29页
     ·微波提取法第29-30页
     ·加速溶剂法第30-31页
   ·白芍中苷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第31页
   ·白芍中苷类物质的分析测定方法第31-32页
   ·展望第3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2-34页
2 响应面法优化芍药苷的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第34-53页
   ·引言第34页
   ·芍药苷的分析检测方法第34-38页
     ·实验设备与器材第34-35页
     ·实验试剂与原料第35-36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36-38页
   ·超临界流体提取白芍中的芍药苷第38-40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第38-39页
     ·白芍饮片中芍药苷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第39-40页
     ·芍药苷提取率的测定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萃取压力第40-41页
     ·萃取温度第41-42页
     ·萃取时间第42页
     ·夹带剂浓度第42-43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芍药苷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第43-50页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超临界流体萃取芍药苷工艺过程的数学模型第53-71页
   ·引言第53页
   ·超临界CO_2萃取的传质机理第53-54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动力学模型概述第54-64页
     ·经验模型第54-55页
     ·收缩核模型第55-58页
     ·基于质量传递的微分质量衡算模型第58-64页
   ·建立超临界流体萃取白芍中芍药苷的数学模型第64-70页
     ·模型假设第64-65页
     ·模型的建立第65-67页
     ·模型的求解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4 超临界流体萃取芍药苷工艺过程的数值模拟第71-81页
   ·引言第71-72页
   ·输入参数的实验测定与计算第72-77页
     ·样品颗粒密度的测定第72页
     ·样品颗粒中溶质初始浓度的测定第72页
     ·萃取床层孔隙率的测定第72-73页
     ·样品颗粒的粒径测量第73页
     ·超临界流体相密度的计算第73-74页
     ·溶质在超临界流体相中饱和浓度的计算第74-76页
     ·其它输入参数的测量与计算第76-77页
   ·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参数关联第77-79页
   ·模型检验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5 总结与分析第81-84页
   ·研究结论总结第81-82页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作者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始旋链霉菌普那霉素的固定化及原位分离发酵
下一篇:普仑司特的合成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