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容量配置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1 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 第10页 |
1.2.2 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风光联合发电技术 | 第13-22页 |
2.1 风光互补的优势 | 第13-14页 |
2.2 风力发电 | 第14-17页 |
2.2.1 风力发电技术 | 第14-15页 |
2.2.2 风力发电预测技术 | 第15-17页 |
2.3 光伏发电 | 第17-19页 |
2.3.1 光伏电池数学物理模型 | 第17-18页 |
2.3.2 光伏发电预测 | 第18-19页 |
2.4 负荷预测 | 第19-21页 |
2.4.1 负荷预测概念及分类 | 第19-20页 |
2.4.2 负荷预测方法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混合储能技术 | 第22-30页 |
3.1 超级电容器及其主要参量 | 第22-25页 |
3.1.1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 | 第22页 |
3.1.2 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3.1.3 超级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 第23-24页 |
3.1.4 超级电容器的主要特性 | 第24-25页 |
3.2 蓄电池及其主要参量 | 第25-28页 |
3.2.1 蓄电池结构及其分类 | 第25-26页 |
3.2.2 蓄电池的主要参量 | 第26-28页 |
3.3 混合储能优点 | 第28页 |
3.4 蓄电池荷电状态-端电压关系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独立型联合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 第30-41页 |
4.1 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 第30页 |
4.2 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 第30-33页 |
4.2.1 优化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4.2.2 优化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4.3 粒子群算法 | 第33-36页 |
4.3.1 粒子群算法的起源 | 第33页 |
4.3.2 粒子群算法及其发展应用 | 第33-36页 |
4.4 独立型联合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程序 | 第36-38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38-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并网型联合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 第41-48页 |
5.1 并网型联合发电系统结构 | 第41页 |
5.2 联合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对电网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 并网型联合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 第42-45页 |
5.3.1 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 第42-43页 |
5.3.2 优化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5.3.3 容量配置程序 | 第44-45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45-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