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1 城市化的进程 | 第11-12页 |
1.2.2 能源问题 | 第12页 |
1.2.3 建筑与植物结合发展 | 第12-13页 |
1.3 研究对象及现状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3.2 活墙概念 | 第14-16页 |
1.3.3 活墙发展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1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31页 |
2.1 太阳辐射影响 | 第22-24页 |
2.1.1 对植物的影响 | 第22-23页 |
2.1.2 对活墙热工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 活墙自身条件影响 | 第24-27页 |
2.2.1 植物种类 | 第25页 |
2.2.2 植物覆盖率 | 第25-26页 |
2.2.3 叶面积指数 | 第26页 |
2.2.4 植物生理作用 | 第26-27页 |
2.3 相关模型建立 | 第27-29页 |
2.3.1 活墙太阳辐射模型 | 第27-28页 |
2.3.2 其他太阳辐射模型启示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2.4.1 研究不足 | 第29-30页 |
2.4.2 本研究与前人研究区别 | 第30-31页 |
第3章 活墙太阳辐射模型建立 | 第31-68页 |
3.1 活墙能量平衡理论 | 第31-37页 |
3.1.1 外表面受热 | 第32-36页 |
3.1.2 内部传热 | 第36-37页 |
3.1.3 小结 | 第37页 |
3.2 活墙的垂直冠层太阳辐射模型 | 第37-67页 |
3.2.1 太阳辐射与活墙相对位置的分析与计算 | 第39-43页 |
3.2.2 植物冠层空间结构 | 第43-44页 |
3.2.3 水平面冠层模型 | 第44-51页 |
3.2.4 活墙冠层模型 | 第51-65页 |
3.2.5 活墙冠层模型与水平面冠层模型差异 | 第65-66页 |
3.2.6 活墙冠层太阳辐射透射率计算 | 第66-67页 |
3.2.7 模型适用范围及假设条件 | 第6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太阳辐射对活墙作用机理实测实验 | 第68-99页 |
4.1 实验设置 | 第68-76页 |
4.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 第68-69页 |
4.1.2 实验设施 | 第69-71页 |
4.1.3 实验工况及参数 | 第71-72页 |
4.1.4 实验仪器 | 第72-75页 |
4.1.5 实验布点与数据采集 | 第75页 |
4.1.6 实验方案 | 第75-76页 |
4.2 实测数据分析 | 第76-97页 |
4.2.1 实验一:太阳辐射对不同朝向活墙作用机理 | 第76-86页 |
4.2.2 实验二:冬季南向活墙热工性能 | 第86-9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5章 模型计算与精确性验证 | 第99-124页 |
5.1 模型计算 | 第99-109页 |
5.1.1 参数设置 | 第100-106页 |
5.1.2 计算结果 | 第106-109页 |
5.2 模型精确性验证 | 第109-114页 |
5.2.1 活墙太阳辐射模型精确性验证 | 第109-112页 |
5.2.2 常用垂直绿化太阳辐射计算方式精确性验证 | 第112-114页 |
5.3 模型应用 | 第114-122页 |
5.3.1 不同季节不同朝向活墙的太阳辐射透射率 | 第115-118页 |
5.3.2 不同物理参数植物活墙的太阳辐射透射率 | 第118-120页 |
5.3.3 不同地区不同朝向活墙的太阳辐射透射率 | 第120-12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6.1 结论 | 第124-125页 |
6.2 研究中的不足 | 第125页 |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