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城市铁路、市郊铁路论文

南京市S6号线麒麟镇站综合开发地段一体化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上篇:设计成果第9-82页
下篇:研究报告第82-1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83-91页
        1.1 研究背景第83-87页
            1.1.1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一体化开发的发展经验第83-85页
            1.1.2 南京轨道交通系统以及站点空间结构特点第85-86页
            1.1.3 南京轨道交通综合一体化发展现状第86-87页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定位第87页
        1.3 研究目的第87-89页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89-91页
            1.4.1 研究方法第89-90页
            1.4.2 基本框架第90-91页
    第二章 麒麟镇站周边环境与相关规划第91-95页
        2.1 站点背景分析第91-92页
            2.1.1 城市和区位第91页
            2.1.2 场地和周边环境第91-92页
        2.2 上位规划设计解读第92-95页
            2.2.1 总体城市设计第92页
            2.2.2 站点综合一体化开发模式定位第92-95页
    第三章 麒麟镇站场地分析第95-103页
        3.1 站点综合一体化开发利弊分析第95-98页
            3.1.1 站点综合开发所面临的问题第95-97页
            3.1.2 站点一体化开发的优势第97-98页
        3.2 站点设计综合评价第98-103页
            3.2.1 基地综合分析第98-99页
            3.2.2 综合城市设计范围第99-101页
            3.2.3 站点设计理念与目标第101-103页
    第四章 麒麟镇站综合开发规划区一体化设计策略与方法第103-117页
        4.1 总体设计策略第103-107页
            4.1.1 功能策略与建筑环境的交融第103-105页
            4.1.2 人群与场地的互动第105-107页
        4.2 站点特性引导第107-110页
            4.2.1 站点定位第107-108页
            4.2.2 需求差异第108-109页
            4.2.3 场地特性第109-110页
        4.3“五个一体化”策略第110-117页
            4.3.1 用地一体化第110-111页
            4.3.2 交通一体化第111-113页
            4.3.3 功能一体化第113-114页
            4.3.4 空间和景观一体化第114-115页
            4.3.5 收益一体化第115-117页
    第五章 结语第117-119页
        5.1 要点总结第117页
        5.2 未来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剧院建筑的日常性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