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时期毛泽东社会救助思想研究--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21页
    一、问题的缘起及意义第10-11页
        (一) 问题的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第11-14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4-16页
    三、相关概念的厘定第16-18页
        (一) 社会救助第16-17页
        (二) 延安时期第17-18页
        (三) 陕甘宁边区第18页
    四、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20页
        (一) 基本思路第18-19页
        (二) 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五、创新之处、重点和难点第20-21页
        (一) 创新之处第20页
        (二) 重点和难点第20-21页
第一章 延安时期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第21-36页
    一、自然灾害与灾民面临的生存危机第21-25页
        (一)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灾害第21-24页
        (二) 灾民面临的生存危机第24-25页
    二、战争与部分困难群体面临的生存困境第25-31页
        (一) 1935—1948年战争概况第25-26页
        (二) “难民潮”及难民面临的生存困境第26-29页
        (三) 死伤军人概况及伤残军人、困难军属面临的生存困境第29-31页
    三、影响第31-36页
        (一) 危及陕甘宁边区社会的稳定第31-32页
        (二) 影响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第32-34页
        (三) 不利于凝聚夺取抗战胜利的主体力量第34-36页
第二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社会救助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6-53页
    一、关于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救助的认识和判断第36-40页
        (一) 关于困难群体成因的认识第36-37页
        (二) 关于社会救助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第37-39页
        (三) 关于社会救助主客体关系的认识第39-40页
    二、关于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总体思路第40-53页
        (一) 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根本途径第41-42页
        (二) 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第42-47页
        (三) 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第47-53页
第三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社会救助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第53-64页
    一、毛泽东社会救助思想的主要特点第53-57页
        (一) 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理念第53-54页
        (二) 紧紧围绕延安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展开第54-55页
        (三) 辩证地处理社会救助与发展生产的关系第55-56页
        (四) 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第56-57页
    二、毛泽东社会救助思想的历史地位第57-64页
        (一) 理论价值第57-59页
        (二) 实践意义第59-62页
        (三) 当代启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在校儿童的需求评估研究--以福州市上街镇H小学为例
下一篇:“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境外投资救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