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NHC催化氧化烯醛和α-氨基酸酯[3+2]环加成合成季碳中心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论文中主要缩写符号与中文名称对照表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氮杂环卡宾的发展简史第11-14页
    1.3 氮杂环卡宾的电子特性及结构类型第14-16页
        1.3.1 氮杂环卡宾的电子特性第14-15页
        1.3.2 氮杂环卡宾的结构类型第15-16页
        1.3.3 反应普适性较好的几类手性卡宾催化剂第16页
    1.4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四种经典模式及机理第16-31页
        1.4.1 酰基阴离子作为中间体的反应模式第17-21页
        1.4.2 高烯醇作为中间体的反应模式第21-23页
        1.4.3 烯醇作为中间体的反应模式第23-26页
        1.4.4 α,β-不饱和酰基咪唑作为中间体的反应模式第26-31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意义第31-33页
        1.5.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第31-32页
        1.5.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氮杂环卡宾(NHC)催化剂的合成第33-44页
    2.1 前言第33页
    2.2 试剂与药品第33-35页
    2.3 主要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第35页
    2.4 氮杂环卡宾催化剂的合成部分第35-43页
        2.4.1 非手性氮杂环卡宾催化剂的合成部分第35-38页
        2.4.2 手性氮杂环卡宾催化剂的合成部分第38-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NHC催化氧化烯醛和α-氨基酸酯[3+2]环加成合成季碳中心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第44-73页
    3.1 背景介绍及课题设计思路第44-50页
        3.1.1 具有季碳中心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的应用第44页
        3.1.2 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第44-50页
        3.1.3 NHC催化构建多元环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50页
    3.2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意义第50-51页
    3.3 试剂与药品第51-52页
    3.4 主要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第52页
    3.5 实验部分第52-72页
        3.5.1 反应底物的制备第52-56页
        3.5.2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56-62页
        3.5.3 反应的普适性研究第62-66页
        3.5.4 该反应初步立体选择性研究第66-71页
        3.5.5 设想的机理解释第71-72页
    3.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化合物的表征第73-90页
    4.1 氮杂环卡宾催化剂的表征第73-78页
    4.2 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的表征第78-9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1页
    5.1 结论第90页
    5.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致谢第97-98页
附录第98-128页
个人简历第128-12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北京市事业单位出资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芳香亚胺的动态共价反应及热力学定量反应性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