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28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 1.3.1 全光波长变换技术 | 第19-20页 |
| 1.3.2 偏振复用和光相干接收系统中的全光波长变换 | 第20-22页 |
| 1.3.3 光OFDM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 | 第22-23页 |
| 1.3.4 ROF系统中光载毫米波产生 | 第23-25页 |
|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5-28页 |
| 第2章 全光波长变换原理 | 第28-36页 |
| 2.1 WDM技术 | 第28-29页 |
| 2.2 全光波长变换技术 | 第29-32页 |
| 2.2.1 交叉增益调制(XGM) | 第29-30页 |
| 2.2.2 交叉相位调制(XPM) | 第30-31页 |
| 2.2.3 四波混频(FWM) | 第31-32页 |
| 2.3 基于FWM的全光波长变换基本原理 | 第32-35页 |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降低偏振复用信号全光波长变换的偏振串扰的问题研究 | 第36-54页 |
| 3.1 SOA中偏振复用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中偏振串扰分析 | 第36-39页 |
| 3.2 降低偏振复用信号间偏振串扰的偏振分集的全光波长变换方案 | 第39-45页 |
| 3.2.1 系统原理 | 第39-40页 |
| 3.2.2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3.3 SOA中偏振复用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多播系统 | 第45-53页 |
| 3.3.1 SOA中偏振复用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多播原理 | 第45-48页 |
| 3.3.2 降低偏振复用信号间偏振串扰的全光波长变换多播系统 | 第48-49页 |
| 3.3.3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 3.4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4章 光相干接收系统中对PDM-QPSK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研究 | 第54-74页 |
| 4.1 基于SOA中四波混频效应的PDM-QPSK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 | 第54-63页 |
| 4.1.1 理论分析 | 第54-57页 |
| 4.1.2 SOA注入电流的讨论 | 第57-58页 |
| 4.1.3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 4.2 基于HNLF中四波混频效应的PDM-QPSK信号全光波长变换 | 第63-71页 |
| 4.2.1 理论分析 | 第63-68页 |
| 4.2.2 实验系统与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 4.3 两个系统的比较 | 第71-72页 |
| 4.3.1 泵浦光与信号光之间的频率间隔 | 第72页 |
| 4.3.2 信号光功率 | 第72页 |
| 4.4 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性能研究 | 第74-92页 |
| 5.1 OFDM技术 | 第75-79页 |
| 5.1.1 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 | 第75页 |
| 5.1.2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75-76页 |
| 5.1.3 OFDM信号的数据调制 | 第76-78页 |
| 5.1.4 光OFDM系统 | 第78-79页 |
| 5.2 直接检测光OFDM全光波长变换 | 第79-86页 |
| 5.2.1 系统原理 | 第79页 |
| 5.2.2 OFDM信号子载波间FWM效应对全光波长变换的影响 | 第79-82页 |
| 5.2.3 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 5.2.4 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84-86页 |
| 5.3 相干光OFDM全光波长变换 | 第86-91页 |
| 5.3.1 系统原理 | 第86-88页 |
| 5.3.2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88-91页 |
| 5.4 小结 | 第91-92页 |
| 第6章 全光波长变换原理应用于ROF系统中产生高倍频光载毫米波的研究 | 第92-108页 |
| 6.1 ROF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93页 |
| 6.2 ROF系统中光载毫米波的产生方法 | 第93-96页 |
| 6.3 基于两个并行调制器产生八倍频光载毫米波OFDM信号系统 | 第96-103页 |
| 6.3.1 八倍频光载毫米波OFDM信号的产生 | 第96-98页 |
| 6.3.2 八倍频光载毫米波OFDM信号传输性能分析 | 第98-99页 |
| 6.3.3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99-103页 |
| 6.4 利用全光波长变换原理产生偏振不敏感光载毫米波 | 第103-107页 |
| 6.4.1 系统原理 | 第103-104页 |
| 6.4.2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104-107页 |
| 6.5 小结 | 第107-108页 |
| 结论 | 第108-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