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国少数民族医学论文

傣药帕崩板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酒精性肝病的概述第14-15页
    1.2 傣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特色与优势第15-17页
        1.2.1 傣医药的传统理论第15页
        1.2.2 帕崩板的治疗特色第15-16页
        1.2.3 帕崩板治疗急性酒精性肝病的作用及其物质基础第16-17页
    1.3 绿原酸的研究进展概述第17-19页
        1.3.1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第17-18页
            1.3.1.1 抗氧化作用第17页
            1.3.1.2 抗炎作用第17页
            1.3.1.3 抗菌作用第17-18页
            1.3.1.4 保肝作用第18页
        1.3.2 绿原酸的结构及类似物的药理活性第18页
        1.3.3 绿原酸的吸收研究第18-19页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第19-20页
第2章 傣药帕崩板对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第20-44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1-26页
        2.1.1 实验试剂第21-22页
        2.1.2 主要仪器第22-23页
        2.1.3 实验动物第23页
        2.1.4 主要溶剂的配制第23-25页
        2.1.5 液体饲料的配制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4页
        2.2.0 帕崩板的提取分离第26-27页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第27-28页
        2.2.2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及评分第28-29页
        2.2.3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第29页
        2.2.4 肝组织甘油三酯的检测第29页
        2.2.5 通过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和纤维化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变化第29-32页
        2.2.6 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 SREBP-1c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第32-33页
        2.2.7 数据统计第33-34页
    2.3 实验结果第34-42页
        2.3.1 帕崩板对慢性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大体观的影响第34-35页
        2.3.2 帕崩板逆转酒精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蓄积第35-36页
        2.3.3 帕崩板有效改善酒精引起的小鼠血清肝功能异常第36页
        2.3.4 帕崩板对慢性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血酒精浓度无显著影响第36-37页
        2.3.5 帕崩板恢复酒精诱导的小鼠体内脂质代谢相关因子表达失调第37-39页
        2.3.6 帕崩板通过MAPK/SREBP-1c依赖和非依赖信号通路调控脂代谢相关因子第39-42页
    2.4 讨论第42-44页
第3章 帕崩板有效部位协同改善其中绿原酸肠吸收第44-54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45-46页
        3.1.1 实验试剂第45页
        3.1.2 主要仪器第45页
        3.1.3 实验动物第45页
        3.1.4 主要溶剂配制第45-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49页
        3.2.1 AFG及绿原酸的肠吸收特性检测方法第46页
        3.2.2 肠灌流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第46页
        3.2.3 AFG在灌流液中的稳定性考察第46页
        3.2.4 大鼠在体吸收研究第46-48页
            3.2.4.1 单向肠灌流模型第46-47页
            3.2.4.2 肠壁物理吸附对药物吸收特性的影响第47页
            3.2.4.3 灌流液体积的校正第47页
            3.2.4.4 数据分析第47-48页
            3.2.4.5 pH对药物肠吸收的影响的测定方法第48页
            3.2.4.6 吸收部位对肠吸收的影响的测定方法第48页
            3.2.4.7 实验后AFG灌流液的液相分析方法第48页
        3.2.5 统计学分析第48-49页
    3.3 实验结果第49-52页
        3.3.1 pH对AFG肠吸收的影响第49页
        3.3.2 pH对绿原酸纯品肠吸收的影响第49-50页
        3.3.3 吸收部位对肠吸收的影响第50页
        3.3.4 AFG灌流液的液相分析第50-52页
    3.4 讨论第52-54页
结论第54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电视媒体的产品创新策略研究--以长江广电新媒体集团为例
下一篇:傣百解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