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巴渝历史城镇适应性保护与发展--以重庆市丰盛镇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基本现实背景:巴渝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对巴渝历史城镇的冲击第12-13页
        1.1.2 保护实践背景:现有遗产保护理念在巴渝地区历史城镇保护中的不适应第13-14页
        1.1.3 学术理论背景: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与方法的拓展与推广第14页
    1.2 概念解析与研究对象界定第14-20页
        1.2.1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视角)第14-16页
        1.2.2 巴渝历史城镇(研究对象)第16-19页
        1.2.3 适应性(研究思路)第19-20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0-25页
        1.3.1 城市历史景观相关研究综述第20-23页
        1.3.2 巴渝历史城镇相关研究综述第23-25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1.4.1 研究目的第25页
        1.4.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26-30页
        1.5.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5.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5.3 研究框架第28-30页
2 现状剖析:巴渝历史城镇保护现状及问题第30-42页
    2.1 巴渝历史城镇总体特征及保护历程概述第30-36页
        2.1.1 巴渝历史城镇总体特征概述第30-33页
        2.1.2 巴渝历史城镇保护历程概述第33-36页
    2.2 当前巴渝历史城镇面临的现实困境第36-39页
        2.2.1 物质环境方面第36-38页
        2.2.2 人文环境方面第38-39页
    2.3 当前巴渝历史城镇保护的核心问题分析第39-40页
        2.3.1 物质保护方面:对广泛的地域背景适应不足第39页
        2.3.2 文化保护方面:对多元的层积文化挖掘不够第39-40页
        2.3.3 当代发展方面:对当代的快速发展融入不好第40页
    2.4 小结第40-42页
3 理论引入:城市历史景观概念的发展与启示第42-62页
    3.1 既有历史城镇保护理念与体系第42-44页
        3.1.1 国际历史城镇保护发展历程简述第42-43页
        3.1.2 当前我国历史城镇保护体系第43-44页
    3.2 城市历史景观概念的酝酿及发展第44-47页
        3.2.1 城市历史景观概念的提出与成熟(2011年以前)第44-45页
        3.2.2 城市历史景观概念的深化与实践(2011年以后)第45-47页
    3.3 城市历史景观的核心内涵第47-49页
        3.3.1 时间观:历史与当代第49页
        3.3.2 空间观:本体与环境第49页
    3.4 城市历史景观的三大理念变革第49-61页
        3.4.1 整体理念:从遗产本体到整体环境第50-54页
        3.4.2 层积理念:从静态片段到历史层积第54-58页
        3.4.3 活态理念:从遗产保护到当代发展第58-61页
    3.5 小结第61-62页
4 框架建构: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巴渝历史城镇适应性保护框架第62-78页
    4.1 适应性思路的发展和引介第62-66页
        4.1.1 适应性思路的概念及发展第62-65页
        4.1.2 适应性思路的核心内容第65-66页
    4.2 巴渝历史城镇地域要素分析第66-76页
        4.2.1 遗产保护要素:巴渝历史城镇传统特征分析第66-75页
        4.2.2 当代发展要素:巴渝历史城镇当代发展特征第75-76页
    4.3 基于巴渝历史城镇地域要素的适应性保护框架构建第76-77页
    4.4 小结第77-78页
5 策略研究: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巴渝历史城镇适应性保护策略第78-116页
    5.1 适应山水格局的巴渝历史城镇整体保护第78-97页
        5.1.1 外围景观环境的保护控制第78-84页
        5.1.2 城镇空间格局的保护延续第84-97页
    5.2 适应多元文化的巴渝历史城镇层积保护第97-102页
        5.2.1 地域文化的层积挖掘第97-99页
        5.2.2 物质载体的保护复兴第99-100页
        5.2.3 非物质要素的传承延续第100-102页
    5.3 适应当代发展的巴渝历史城镇活态保护第102-115页
        5.3.1 城镇化新空间的拓展第102-104页
        5.3.2 经济产业的调整更新第104-108页
        5.3.3 社会生活的改善延续第108-115页
    5.4 小结第115-116页
6 实证研究: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重庆市丰盛镇适应性保护与发展第116-150页
    6.1 丰盛镇概况与现状问题第116-119页
        6.1.1 丰盛镇概况第116-118页
        6.1.2 古镇现状问题概述第118-119页
    6.2 空间层面:“九龟寻母,回字长街”的格局环境整体保护第119-126页
        6.2.1 “九龟寻母”景观格局的保护第120-123页
        6.2.2 “回字长街”城镇格局的延续第123-126页
    6.3 文化层面:“兴于商贸,多元共融”的多元文化层积保护第126-137页
        6.3.1 “兴于商贸”层积文化的挖掘第126-134页
        6.3.2 “多元共融”层积文化的传承第134-137页
    6.4 当代层面:“紧邻都市,快速发展”的历史城镇活态保护第137-149页
        6.4.1 “紧邻都市”城镇发展的定位第137-140页
        6.4.2 “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的适应第140-149页
    6.5 小结第149-150页
7 结语第150-152页
    7.1 论文总结第150-151页
        7.1.1 论文的创新性第150页
        7.1.2 论文的局限与不足第150-151页
    7.2 论文展望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0页
附录第160-166页
    A.巴渝历史城镇原住民参与调查问卷第160-162页
    B.丰盛镇的建筑空间特色分析第162-165页
    C.丰盛镇建筑分类保护对象及具体措施第165-166页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6页
    E.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实践与课题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地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策略研究
下一篇:西南山地典型城镇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结构及规划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