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基于水生态足迹和水资源健康评价途径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2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2 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3 水资源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4 黄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4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5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2.3 河流水系 | 第22-25页 |
2.3.1 沁河 | 第22-23页 |
2.3.2 汾河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 第25-35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3.1.1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 | 第25页 |
3.1.2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 | 第25-26页 |
3.1.3 水资源负载指数 | 第26-27页 |
3.1.4 水资源生态赤字 | 第27页 |
3.2 沁源县水资源特征分析 | 第27-30页 |
3.2.1 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 | 第27-28页 |
3.2.2 用水量分析 | 第28-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3.3.1 沁源县水资源生态足迹 | 第30-31页 |
3.3.2 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赤字 | 第31-32页 |
3.3.3 水资源负载指数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水资源利用现状健康性评价 | 第35-43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5-40页 |
4.1.1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5-38页 |
4.1.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38-4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4.3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5页 |
5.1 沁源县水资源利用总体特征 | 第43页 |
5.2 沁源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威胁 | 第43-44页 |
5.3 沁源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