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高校新型职务犯罪的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高校职务犯罪的简述 | 第17-21页 |
一、高校职务犯罪的概念 | 第17-19页 |
二、高校职务犯罪的一般特点 | 第19-21页 |
第二节 高校新型职务犯罪的界定 | 第21-24页 |
一、高校新型职务犯罪的认定 | 第21-23页 |
二、高校新型职务犯罪的主要特征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高校新型职务犯罪之一:浙大副校长褚健案 | 第24-29页 |
第一节 褚健案的回顾 | 第24-25页 |
一、受让股权涉嫌侵吞国有资产 | 第24-25页 |
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贪污科研经费 | 第25页 |
第二节 褚健案的原因分析 | 第25-29页 |
一、行政权力的失范 | 第25-26页 |
二、校办企业改制的风险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高校新型职务犯罪之二:中科院院士李宁案 | 第29-34页 |
第一节 李宁案的概要 | 第29-30页 |
一、弄虚作假骗取科研经费 | 第29页 |
二、关联企业侵吞科研经费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李宁案的原因剖析 | 第30-34页 |
一、学术权力的滥用 | 第30-31页 |
二、科研经费管理的乏力 | 第31-33页 |
三、经费正常使用和贪污的边界模糊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高校新型职务犯罪之三:江苏某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案 | 第34-39页 |
第一节 体育特长生招生系列案件的简介 | 第34-35页 |
一、利用学术职务助力实施 | 第34-35页 |
二、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 | 第35页 |
第二节 招生腐败案的原因探析 | 第35-39页 |
一、自主招生监督机制的缺位 | 第37页 |
二、两种权力的交织共谋 | 第37-39页 |
第五章 预防高校新型职务犯罪的构想 | 第39-48页 |
第一节 高校新型职务犯罪的危害性 | 第39-41页 |
一、违背了高校育人宗旨和教育公平性 | 第39-40页 |
二、损害了高校形象和学术声望 | 第40页 |
三、影响了高校内部稳定和发展秩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高校预防新型职务犯罪的主要途径 | 第41-48页 |
一、健全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体系 | 第41-42页 |
二、配置高校科学权力运行机制 | 第42-44页 |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 第44-45页 |
四、强化高校权力监督法律力度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