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0-21页 |
1.4 写作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1.4.1 写作的重难点 | 第21-22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和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 第23-42页 |
2.1 协商民主的概念界定 | 第23-31页 |
2.1.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 | 第23-24页 |
2.1.2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1.3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分析 | 第29-31页 |
2.2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 第31-36页 |
2.2.1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制度的来源 | 第32页 |
2.2.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的形成 | 第32-34页 |
2.2.3 社会层面的协商实践—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第34-36页 |
2.3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建构中提升政府公信力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6-42页 |
2.3.1 协商民主制度化建构进程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 | 第36-39页 |
2.3.2 协商民主制度化建构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可行性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第42-56页 |
3.1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建构的现状 | 第42-49页 |
3.1.1 协商民主的形式丰富 | 第42-47页 |
3.1.2 协商民主的内容广泛 | 第47-48页 |
3.1.3 协商民主制度化明显 | 第48-49页 |
3.2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建构中的问题 | 第49-53页 |
3.2.1 协商的主体间差异性明显 | 第49-51页 |
3.2.2 协商的程序不合理 | 第51-52页 |
3.2.3 协商的结果难以付诸实施 | 第52-53页 |
3.3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3-56页 |
3.3.1 民众参与协商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 第53-54页 |
3.3.2 协商程序性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54页 |
3.3.3 保障和监督协商民主制度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建构的对策分析 | 第56-65页 |
4.1 用协商民主理念促进政府转变行政理念和行政行为 | 第56-58页 |
4.1.1 转变政府行政理念和行政职能 | 第56-57页 |
4.1.2 规范行政协商的程序 | 第57-58页 |
4.1.3 加强领导干部的协商民主能力 | 第58页 |
4.2 完善和推进国家行政机关协商制度化建设 | 第58-62页 |
4.2.1 完善政务公开长效机制 | 第59页 |
4.2.2 健全协商参与的行政问责机制 | 第59-60页 |
4.2.3 建立健全政府工作绩效评价机制 | 第60-62页 |
4.3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的保障和监督机制 | 第62-65页 |
4.3.1 完善现有的协商民主形式,探索新型的协商民主制度形式 | 第62页 |
4.3.2 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化保障机制 | 第62-64页 |
4.3.3 建立协商监督机制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构的当代发展 | 第65-75页 |
5.1 培育协商民主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65-68页 |
5.1.1 促进不同文化利益主体的沟通与理解,培育协商文化环境 | 第65-66页 |
5.1.2 培养公民协商意识和精神,提高协商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 第66-67页 |
5.1.3 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协商社会环境 | 第67-68页 |
5.2 实现“三个公平”,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 第68-71页 |
5.2.1 保证协商主体平等,促进“三个公平” | 第69-70页 |
5.2.2 为协商民主广泛性和多层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第70-71页 |
5.3 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 第71-75页 |
5.3.1 增强政府与各协商主体之间的民主协商 | 第71-73页 |
5.3.2 保障政府行政的程序正义 | 第73页 |
5.3.3 促进政府行政公开透明,遏制腐败现象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