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微观环境的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主要创新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3-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研究思路第14-1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8-38页
    2.1 创新的概念第18-20页
    2.2 原始创新的概念第20-22页
    2.3 创新能力第22-23页
    2.4 原始创新能力第23-24页
    2.5 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第24-36页
        2.5.1 个体因素第25-26页
        2.5.2 环境因素第26-36页
    2.6 本研究中有关概念的界定第36-38页
第3章 组织因素、团队因素与家庭因素对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影响模型第38-54页
    3.1 产业技术人员的原始创新能力的内涵第38-41页
        3.1.1 企业访谈的过程第38-39页
        3.1.2 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第39-41页
    3.2 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模型的构建第41-51页
        3.2.1 组织因素对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第42-44页
        3.2.2 组织因素对团队因素的影响第44-45页
        3.2.3 组织因素对家庭因素的影响第45-48页
        3.2.4 团队因素对产业技术研究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第48-50页
        3.2.5 家庭因素对产业技术研究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第50-51页
        3.2.6 家庭因素、团队因素对组织因素与原始创新能力关系的中介作用第51页
    3.3 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总体模型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测量问卷的选择与统计分析第54-78页
    4.1 测量问卷的选择第54-64页
        4.1.1 组织因素第54-59页
        4.1.2 团队因素第59-61页
        4.1.3 家庭因素第61-63页
        4.1.4 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第63-64页
    4.2 问卷的小样本测试第64-67页
    4.3 最终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67-68页
    4.4 测量量表的统计分析第68-75页
    4.5 控制变量的选择第75-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5章 组织因素、团队因素及家庭因素对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影响的验证第78-102页
    5.1 各潜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78-81页
    5.2 组织因素、团队因素与家庭因素对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第81-88页
        5.2.1 组织因素对于团队因素的影响第81-83页
        5.2.2 组织因素对于家庭因素的影响第83-85页
        5.2.3 组织因素、团队因素及家庭因素对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第85-88页
    5.3 团队因素与家庭因素在组织因素对原始创新能力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检验第88-98页
        5.3.1 中介作用的检验方法第88-90页
        5.3.2 团队因素在组织因素对原始创新能力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检验第90-93页
        5.3.3 家庭因素在组织因素对原始创新能力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检验第93-96页
        5.3.4 团队因素与家庭因素在组织因素与原始创新能力关系中介作用的检验第96-98页
    5.4 产业技术人员原始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总结第98-99页
    5.5 本章小结第99-102页
第6章 政策建议第102-112页
    6.1 组织层面第102-105页
    6.2 团队层面第105-108页
    6.3 家庭层面第108-112页
第7章 结论第112-116页
    7.1 本研究的结论第112-113页
    7.2 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13-116页
        7.2.1 本研究的不足第113-114页
        7.2.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14-11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16-118页
    学术论文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10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研究
下一篇:microRNA-22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