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3-28页 |
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 第13-16页 |
(一) 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 第13页 |
(二)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 第13页 |
(三) 室间隔缺损的疾病回顾 | 第13-16页 |
二、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概述 | 第16-25页 |
(一) 术后康复定义及分期 | 第16-17页 |
(二) 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第17-19页 |
(三) 父母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四) 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三、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照护内容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一) 一期康复阶段照护内容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二) 二期康复阶段照护内容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四、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8-37页 |
一、研究类型 | 第28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8页 |
(一) 一期康复 | 第28页 |
(二) 二期康复 | 第28页 |
三、研究程序 | 第28-32页 |
(一) 初步界定一期康复阶段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父母参与照护内容 | 第28-29页 |
(二) 初步构建二期康复阶段父母居家照护内容 | 第29-30页 |
(三) 最终形成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父母照护内容 | 第30-32页 |
四、技术路线图 | 第32-33页 |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一) 问卷调查法 | 第33页 |
(二) 半结构访谈 | 第33页 |
(三)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 第33-34页 |
六、质量控制 | 第34-35页 |
(一) 研究设计 | 第34页 |
(二) 资料收集 | 第34-35页 |
(三) 资料整理 | 第35页 |
七、伦理学原则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7-49页 |
一、初步形成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父母照护内容 | 第37-44页 |
(一) 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父母参与照护内容调查结果 | 第37-38页 |
(二) 通过文献分析和半结构访谈初步构建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居家照护内容 | 第38-44页 |
二、最终形成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父母照护内容 | 第44-49页 |
(一) 德尔菲法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二) 德尔菲法第一轮函询结果 | 第45-47页 |
(三) 德尔菲法第二轮函询结果 | 第47-49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9-60页 |
一、函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 第49-52页 |
(一)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 第49-50页 |
(二) 专家的代表性 | 第50-51页 |
(三) 专家的积极性 | 第51页 |
(四) 专家的权威性 | 第51页 |
(五) 专家意见的协调性 | 第51页 |
(六) 条目筛选方法 | 第51-52页 |
二、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父母照护内容的具体分析 | 第52-58页 |
(一) 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父母参与照护内容 | 第52-56页 |
(二) 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父母居家照护内容 | 第56-58页 |
三、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父母照护内容的临床应用 | 第58-59页 |
(一) 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父母参与照护内容的临床应用 | 第58页 |
(二) 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父母居家照护内容的临床应用 | 第58-59页 |
四、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0-6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60页 |
三、研究的局限性和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143页 |
附录一 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父母参与照护内容调查表 | 第67-75页 |
附录二 护士问卷调查知情同意书 | 第75-76页 |
附录三 护士及父母访谈知情同意书 | 第76-77页 |
附录四 医护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及访谈提纲 | 第77页 |
附录五 父母基本情况调查表及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附录六 专家信及第一轮函询问卷 | 第78-107页 |
附录七 德尔菲法第一轮函询各条目删除标准数值 | 第107-109页 |
附录八 专家信及第二轮函询问卷 | 第109-128页 |
附录九 德尔菲法第二轮函询各条目删除标准数值 | 第128-130页 |
附录十 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父母照护内容 | 第130-143页 |
附件 | 第143-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