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肿瘤科护理学论文

运动干预缓解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第10页
    三、研究假设第10-11页
    四、操作性定义第11-12页
        (一) 妇科恶性肿瘤第11页
        (二) 癌因性疲乏第11-12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12-27页
    一、妇科恶性肿瘤概述第12-13页
        (一) 妇科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第12页
        (二) 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第12-13页
    二、癌因性疲乏概述第13-22页
        (一) 癌因性疲乏定义、特点及流行病学第13页
        (二) 癌因性疲乏的诊断第13-14页
        (三) 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发病机制第14-17页
        (四) 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五) 癌因性疲乏的测量第19-20页
        (六) 癌因性疲乏的干预第20-22页
    三、运动干预缓解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第22-27页
        (一) 运动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机制第22-24页
        (二) 国外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三) 国内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第25-27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7-35页
    一、研究类型第27页
    二、研究对象第27-28页
        (一) 研究人群第27页
        (二) 抽样和分组方法第27-28页
        (三) 样本量计算第28页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8-31页
        (一) 干预组第28-31页
        (二) 对照组第31页
    四、测量指标第31-32页
        (一) 一般资料第31页
        (二) 癌因性疲乏第31页
        (三) 运动能力第31-32页
        (四) 测量时间表第32页
    五、资料收集第32-33页
        (一) 准备阶段第32页
        (二) 资料收集阶段第32-33页
    六、质量控制第33-34页
        (一) 资料收集阶段第33页
        (二) 干预阶段第33页
        (三) 数据收集及录入阶段第33-34页
    七、统计分析方法第34页
    八、伦理原则第34-35页
        (一) 自愿原则第34页
        (二) 保密原则第34页
        (三) 公正原则第34页
        (四) 有利无害原则第34-35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35-52页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第35-39页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第35页
        (二)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第35-37页
        (三) 失访对象的一般资料第37-39页
    二、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水平的比较第39-45页
        (一) 两组研究对象癌因性疲乏在各时点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第39-42页
        (二) 两组研究对象癌因性疲乏各时点值的比较第42页
        (三) 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疲乏水平各时点的自身对照两两比较第42-45页
    三、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的比较第45-51页
        (一) 两组研究对象运动能力各时点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第45-47页
        (二) 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运动能力各时点的比较第47-48页
        (三) 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运动能力各时点的自身对照两两比较第48-51页
    四、研究对象运动情况反馈依从性评价第51-52页
第五章 讨论第52-58页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第52页
        (一)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分析第52页
        (二)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第52页
    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和运动能力分析第52-53页
        (一)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分析第52-53页
        (二)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的运动能力分析第53页
    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和运动能力的变化趋势第53-54页
        (一)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趋势第53-54页
        (二)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运动能力的变化趋势第54页
    四、健步走及弹力带抗阻运动对研究对象癌因性疲乏及运动能力的干预效果第54-56页
        (一) 运动干预对研究对象癌因性疲乏的效果分析第54-55页
        (二) 运动干预对研究对象运动能力的效果分析第55-56页
    五、运动干预过程的探讨第56-58页
        (一) 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运动的依从性分析第56-57页
        (二) 对干预方法和时间的分析探讨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58-60页
    一、研究的结论第58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58页
    三、研究的局限性第58页
    四、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5页
附录第75-90页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第75-76页
    附录二: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第76-78页
    附录三: Piper疲乏修订量表—中文版本第78-81页
    附录四: 运动日记第81-82页
    附录五: 运动方案第82-88页
    附录六: Borg量表第88-89页
    附录七: Borg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与最大心率的对应关系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机性访谈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父母照护内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