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极化码的性能研究及SCS算法译码器的FPGA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数字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第15页
    1.2 信道编码技术的历史与演进第15-17页
        1.2.1 分组码与卷积码第16页
        1.2.2 Turbo码介绍第16页
        1.2.3 LDPC码介绍第16-17页
    1.3 极化码的起源及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1 极化码的提出第17页
        1.3.2 极化码的编译码技术发展第17-18页
        1.3.3 极化码的硬件实现第18页
    1.4 极化码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第18-19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传统可迭代译码的信道编码第21-36页
    2.1 LDPC码编码第21-23页
        2.1.1 校验矩阵的Tanner图表示第21-22页
        2.1.2 基于高斯消元的标准编码方法第22-23页
    2.2 LDPC码译码第23-27页
        2.2.1 概率域上的BP译码算法第23-25页
        2.2.2 对数域上的BP译码算法第25-27页
    2.3 Turbo码编码第27-31页
        2.3.1 递归系统卷积码的结构第27-28页
        2.3.2 交织器的设计第28-31页
        2.3.3 删余器的设计第31页
    2.4 Turbo码译码第31-33页
        2.4.1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算法第32页
        2.4.2 外信息的计算第32-33页
    2.5 Turbo码与LDPC码的性能仿真分析第33-34页
        2.5.1 不同译码迭代次数下Turbo码性能比较第33-34页
        2.5.2 不同译码迭代次数下LDPC码性能比较第34页
    2.6 LDPC码、Turbo码与极化码第34-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信道极化的基本原理第36-54页
    3.1 信道特性及相关参数第36-38页
        3.1.1 信道容量第36页
        3.1.2 Bhattacharyya参数第36-37页
        3.1.3 信道截止速率第37页
        3.1.4 信道容量、巴式参数和截止速率之间的关系第37-38页
    3.2 常见信道模型第38-40页
        3.2.1 AWGN信道第38页
        3.2.2 BEC信道第38-39页
        3.2.3 BSC信道第39-40页
    3.3 信道极化现象第40-42页
        3.3.1 BEC信道下的截止速率第40-41页
        3.3.2 BSC信道下的截止速率第41-42页
    3.4 信道极化方法第42-48页
        3.4.1 信道合并第43-46页
        3.4.2 信道拆分第46-48页
    3.5 信道极化的性质第48-53页
        3.5.1 子信道的信道容量和巴氏参数第48-50页
        3.5.2 信道极化定理第50-52页
        3.5.3 信道极化速率定理第52-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极化码的编译码算法第54-77页
    4.1 极化码的信道选择方法第54-58页
        4.1.1 BEC-Z(W)方法第54-55页
        4.1.2 BSC-Z(W)方法第55-57页
        4.1.3 蒙特卡洛方法第57-58页
        4.1.4 其他选择方法第58页
    4.2 极化码编码第58-62页
        4.2.1 生成矩阵GN第58-60页
        4.2.2 GN陪集编码第60-61页
        4.2.3 编码复杂度第61页
        4.2.4 极化码的编码举例第61-62页
    4.3 极化码译码第62-76页
        4.3.1 SC译码算法第62-67页
        4.3.2 SCL译码算法第67-70页
        4.3.3 SCS译码算法第70-72页
        4.3.4 其他译码算法及研究方向第72-75页
        4.3.5 译码算法比较第75-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极化码的性能分析及译码仿真第77-84页
    5.1 极化码的仿真基础第77-78页
        5.1.1 极化码性能衡量标准第77页
        5.1.2 极化码仿真环境说明第77-78页
    5.2 极化码的性能分析第78-81页
        5.2.1 信道选择方法对性能的影响第78-79页
        5.2.2 码长对性能的影响第79-80页
        5.2.3 码率对性能的影响第80页
        5.2.4 不同极化码译码算法的比较第80-81页
    5.3 极化码SCS译码算法仿真分析第81-83页
        5.3.1 堆栈深度D对SCS译码算法性能的影响第81-82页
        5.3.2 路径数目L对SCS译码算法性能的影响第82-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基于FPGA的极化码SCS译码器算法第84-95页
    6.1 FPGA设计流程第84-85页
    6.2 硬件量化方案第85-87页
    6.3 SCS译码器硬件算法设计第87-94页
        6.3.1 硬件设计总体思路第87-90页
        6.3.2 译码器堆栈结构算法设计第90-92页
        6.3.3 译码器LLR计算算法设计第92-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极化码SCS译码器的FPGA实现第95-107页
    7.1 SCS译码器顶层设计第95-97页
        7.1.1 初始LLR存储模块第95-96页
        7.1.2 译码模块第96-97页
    7.2 SCS译码器模块设计第97-106页
        7.2.1 堆栈模块第97-98页
        7.2.2 LLR计算模块第98-103页
        7.2.3 度量值计算模块第103-104页
        7.2.4 反馈模块第104-106页
    7.3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八章 极化码SCS译码器的硬件仿真和性能分析第107-113页
    8.1 译码器仿真测试与综合结果分析第107-110页
        8.1.1 仿真测试平台第107-108页
        8.1.2 堆栈模块的功能验证第108页
        8.1.3 LLR计算模块的功能验证第108-109页
        8.1.4 度量值计算模块的功能验证第109-110页
        8.1.5 译码器的硬件综合和仿真结果第110页
    8.2 SCS译码器性能分析第110-111页
    8.3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5页
    9.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3-114页
    9.2 后续工作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载LiDAR的森林单木识别研究
下一篇:基于拍卖的5G网络虚拟化资源分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