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公诉证据标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4页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公诉证据标准的基本理论第15-22页
   ·公诉证据标准的概念第15-16页
   ·公诉证据标准的特点第16-18页
     ·公诉证据标准是一种法律真实第16-17页
     ·公诉证据标准具有法定性第17页
     ·公诉证据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第17页
     ·公诉证据标准是提起公诉的最低限度要求第17-18页
   ·公诉证据标准的功能第18-19页
     ·保障人权功能第18页
     ·统一公诉功能第18-19页
     ·控权功能第19页
     ·引导侦查功能第19页
   ·公诉证据标准的制约因素第19-22页
     ·起诉主导权的归属第19-20页
     ·诉讼模式第20页
     ·社会公众对无罪判决的接受度第20-22页
第3章 我国现行公诉证据标准分析第22-30页
   ·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现状第22-23页
   ·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特点第23-24页
     ·立法上的特点第23页
     ·司法实践中的特点第23-24页
   ·我国现行公诉证据标准的弊端第24-26页
     ·有违刑事诉讼阶段划分和分工原则第25页
     ·不利于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第25页
     ·有碍人权保障第25-26页
     ·有违"无罪推定"原则之嫌第26页
     ·与控辩式庭审方式相矛盾第26页
   ·我国现行公诉证据标准弊端的成因第26-30页
     ·立法的相对滞后和不完善第26-27页
     ·证据规则的粗疏第27-28页
     ·公诉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第28页
     ·公诉人追求胜诉的心理第28-30页
第4章 域外公诉证据标准比较研究第30-38页
     ·域外公诉证据标准的具体规定第30-35页
     ·英美法系国家公诉证据标准第30-32页
       ·大陆法系国家公诉证据标准第32-33页
       ·其他国家和地区公诉证据标准第33-35页
   ·域外公诉证据标准的借鉴与启示第35-38页
     ·提起公诉很慎重第36页
     ·低于法院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第36-37页
     ·设置的目的一致第37页
     ·实践中均考虑定罪可能性第37-38页
第5章 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重构第38-47页
   ·重构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必要性第38-39页
     ·公诉权适当行使的必要前提第38页
     ·适应控辩式庭审方式的需要第38-39页
     ·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必然要求第39页
   ·重构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可行性第39-40页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第39页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第39页
     ·辩方权利的加强第39-40页
   ·重构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依据第40-43页
     ·兼顾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目的第40-41页
     ·考虑社会治安和司法资源的现状第41页
     ·符合刑事诉讼构造及证据规则现状第41-42页
     ·顺应刑事诉讼发展趋势第42-43页
   ·我国应采取的公诉证据标准第43-44页
     ·对"足够证据"的理解第43页
     ·起诉政策对公诉证据标准的影响第43-44页
   ·我国公诉证据标准重构的配套措施第44-47页
     ·庭前审查程序的完善第44-45页
     ·改变检察机关的工作评价标准第45-46页
     ·在检查文书中公开心证的过程和理由第46页
     ·提高辩方诉讼权利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与民事赔偿的立法冲突与协调
下一篇:论超期羁押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