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环糊精—三联吡啶囊泡体系的制备及刺激响应行为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分子识别与自组装第8-12页
        1.1.1 识别,信息与互补第8-9页
        1.1.2 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自组装第9-11页
        1.1.3 基于金属配体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自组装第11-12页
        1.1.4 基于其它超分子作用的自组装第12页
    1.2 两亲分子与超两亲分子第12-14页
        1.2.1 两亲分子的概念第12-13页
        1.2.2 超两亲分子的拓扑结构第13-14页
    1.3 智能囊泡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 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物理方法第17-18页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第18-20页
第2章 超分子构筑基元的设计及单体的合成第20-33页
    2.1 课题设计第20-22页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2-23页
        2.2.1 实验仪器第22页
        2.2.2 实验试剂第22-23页
    2.3 单体的合成第23-32页
        2.3.1 合成路线第23-26页
        2.3.2 合成方法第26-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超分子聚集体的制备与表征第33-49页
    3.1 超分子聚集体的制备第33-34页
    3.2 疏水构筑单元聚集态的表征及分析第34-46页
    3.3 亲水构筑单元聚集态的表征及分析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响应性囊泡与可控自组装第49-65页
    4.1 前言第49页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9-50页
        4.2.1 实验仪器第49页
        4.2.2 实验试剂第49-50页
    4.3 囊泡的光响应性能研究第50-56页
    4.4 主客体囊泡的金属离子响应性第56-60页
    4.5 主客体囊泡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第60-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建议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附录第75-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杂环卡宾催化γ-卤代烯醛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邻菲啰啉的廉价金属配合物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