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暂态稳定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 第2章 基于PSD-BPA的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典型系统建模 | 第17-27页 |
| 2.1 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仿真模型 | 第17-22页 |
| 2.1.1 风电机组模型 | 第17-20页 |
| 2.1.2 火电机组模型 | 第20-21页 |
| 2.1.3 直流输电系统模型 | 第21-22页 |
| 2.2 风电场仿真模型 | 第22-24页 |
| 2.2.1 风电场等值建模 | 第22-23页 |
| 2.2.2 风电场有功无功控制 | 第23-24页 |
| 2.2.3 低电压过电压保护模型 | 第24页 |
| 2.3 火电机组的有功无功出力控制 | 第24-25页 |
| 2.4 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典型系统 | 第2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典型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27-42页 |
| 3.1 扩展等面积准则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 3.2 基于扩展等面积定则的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29-30页 |
| 3.3 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典型系统分析 | 第30-41页 |
| 3.3.1 初始运行方式 | 第31-34页 |
| 3.3.2 风电不同占比 | 第34-36页 |
| 3.3.3 风电机组不同无功控制模式 | 第36-38页 |
| 3.3.4 风火打捆电源不同备用容量 | 第38-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陕北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42-53页 |
| 4.1 陕北电网概况 | 第42-43页 |
| 4.2 交流通道故障下陕北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43-48页 |
| 4.2.1 陕北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 | 第43-45页 |
| 4.2.2 交流通道故障暂态稳定分析 | 第45-48页 |
| 4.3 直流闭锁故障下陕北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48-50页 |
| 4.4 直流闭锁故障与交流故障系统暂态稳定性对比 | 第50-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陕北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风火联合切机策略 | 第53-59页 |
| 5.1 风电火电与电网耦合特性分析 | 第53-54页 |
| 5.2 计及风电与电网耦合动态特征的切机控制分析 | 第54-55页 |
| 5.3 计及火电与电网耦合动态特征的切机控制分析 | 第55-57页 |
| 5.3.1 切除陕神木火电机组 | 第55-56页 |
| 5.3.2 切除陕定靖火电机组 | 第56-57页 |
| 5.4 风火联合切机策略 | 第57-5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