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6-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综述一 心肌顿抑的研究进展及针刺干预改善心肌顿抑的新思路 | 第17-28页 |
1 心肌顿抑的诊断 | 第18-23页 |
1.1 心电图改变 | 第18-19页 |
1.2 超声心动图及其相配合的影像学改变 | 第19-21页 |
1.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检查 | 第21-22页 |
1.4 多层螺旋CT检查 | 第22页 |
1.5 左心导管术探查 | 第22页 |
1.6 其他诊断方式 | 第22-23页 |
2 心肌顿抑的可能发生机制 | 第23-26页 |
2.1 钙超载假说 | 第23-24页 |
2.2 氧自由基假说 | 第24-25页 |
2.3 能量代谢障碍 | 第25-26页 |
2.4 血管内皮及微循环挛缩 | 第26页 |
3 针刺干预改善心肌顿抑的新思路 | 第26-28页 |
综述二 κ阿片受体参与介导改善心肌缺血保护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1 内源性阿片肽及阿片受体 | 第28-29页 |
2 κ阿片受体参与对缺血心肌的调节作用 | 第29-30页 |
3 κ阿片受体参与介导改善心肌缺血保护效应的相关作用机制 | 第30-32页 |
3.1 IP3/Ca~(2+)和DAG/PKC/cAMP | 第30页 |
3.2 负性调节β肾上腺素受体 | 第30页 |
3.3 触发ATP敏感性钾通道 | 第30-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55页 |
前言 | 第32-34页 |
实验研究 | 第34-38页 |
1 材料 | 第34-3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34页 |
1.3 设备和仪器 | 第34-35页 |
2 方法 | 第35-38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35页 |
2.2 麻醉 | 第35页 |
2.3 手术操作 | 第35-36页 |
2.3.1 颈动脉逆行心脏插管 | 第35页 |
2.3.2 心肌顿抑模型制备 | 第35页 |
2.3.3 左股静脉给药前制备 | 第35-36页 |
2.3.4 TTC/依文思蓝双染色方法 | 第36页 |
2.4 电针预处理和给药方法 | 第36页 |
2.5 检测指标 | 第36-37页 |
2.5.1 心电图指标 | 第36页 |
2.5.2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第36-37页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51页 |
1 各组大鼠经TTC/伊文思蓝染色后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2 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效应的确定 | 第39-45页 |
2.1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的影响 | 第39-41页 |
2.2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 | 第41-45页 |
2.2.1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大鼠左心室收缩压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2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3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2.2.4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大鼠左心室每搏功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保护效应的影响 | 第45-51页 |
3.1 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 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电针预处理心肌顿抑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 第47-51页 |
3.2.1 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大鼠左心室收缩压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2 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3 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4 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大鼠左心室每搏功的影响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1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的保护作用 | 第51-52页 |
2 κ阿片受体介导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