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意义 | 第11-14页 |
(一)驰名商标的含义 | 第11-12页 |
1.驰名商标的概念 | 第11页 |
2.驰名商标的特征 | 第11-12页 |
(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含义及必要性 | 第12-14页 |
1.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含义 | 第12-13页 |
2.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防止“混淆”理论 | 第14-16页 |
1.混淆的含义 | 第14页 |
2.混淆的分类 | 第14-15页 |
3.依防止混淆理论对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 第15-16页 |
(二)反“淡化”理论 | 第16-17页 |
1.淡化的含义 | 第16页 |
2.淡化的认定 | 第16-17页 |
3.依反淡化理论对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 第17页 |
三、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影响因素 | 第17-21页 |
(一)外部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二)内部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1.商标显著性 | 第18-19页 |
2.商标关联性 | 第19-20页 |
3.相关公众知晓程度 | 第20-21页 |
4.公众利益的考虑 | 第21页 |
四、我国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完善 | 第21-28页 |
(一)我国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现状 | 第21-22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1.对驰名商标认定的双规制存在弊端 | 第22-23页 |
2.对已注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范围较窄 | 第23-24页 |
3.对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立法司法标准不统一 | 第24页 |
(三)完善我国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建议 | 第24-28页 |
1.取消行政机关对驰名商标的认定 | 第24-25页 |
2.对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引入淡化标准 | 第25页 |
3.统一立法司法对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标准 | 第25-26页 |
4.建立驰名商标防御注册制度 | 第26-27页 |
5.明确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界限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