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述 | 第14-23页 |
第一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4-19页 |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含义 | 第14-17页 |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特征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 | 第19-23页 |
一、契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第19-20页 |
二、有利于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20页 |
三、保障公正与效率相统一 | 第20-21页 |
四、体现恢复性司法理念 | 第21-22页 |
五、体现刑事法律的正当性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行现状及适用中的问题 | 第23-30页 |
第一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行现状 | 第23-26页 |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得到普遍适用 | 第23-24页 |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罪名相对集中 | 第24-25页 |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低 | 第25-26页 |
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值班律师参与率低 | 第26页 |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值班律师制度适用困难 | 第27-28页 |
二、协商过程无主导机关 | 第28页 |
三、证明标准不明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 | 第30-33页 |
一、辩诉交易的概念 | 第30-31页 |
二、辩诉交易的原则 | 第31页 |
三、辩诉交易的内容 | 第31-32页 |
四、辩诉交易中的辩护律师 | 第32-33页 |
五、辩诉交易制度的启示 | 第33页 |
第二节 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协商制度 | 第33-36页 |
一、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34-35页 |
二、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的启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完善值班律师制度 | 第36-39页 |
一、赋予值班律师阅卷权和会见权 | 第36-37页 |
二、赋予值班律师在场权 | 第37页 |
三、值班律师应全方位维护被刑事追诉人的合法权益 | 第37-38页 |
四、加强国家财政支持力度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确立认罪认罚从宽主导机关 | 第39-40页 |
一、检察机关应作为主导机关 | 第39-40页 |
二、公检法要加强沟通协调 | 第40页 |
第三节 明确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证明标准 | 第40-45页 |
一、定罪事实须达到最高证明标准 | 第41-42页 |
二、量刑事实可适当降低证明标准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