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土白蚁群体活动能力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白蚁与人类的关系 | 第10-12页 |
1.1.1 白蚁的作用 | 第10-11页 |
1.1.1.1 维护生态平衡 | 第10页 |
1.1.1.2 开发利用价值 | 第10-11页 |
1.1.2 白蚁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2.1 危害房屋建筑物 | 第11页 |
1.1.2.2 危害水利堤坝 | 第11页 |
1.1.2.3 危害管线设施 | 第11-12页 |
1.1.2.4 危害农林植物 | 第12页 |
1.2 白蚁防治技术 | 第12-17页 |
1.2.1 物理防治 | 第12-14页 |
1.2.1.1 人工挖巢 | 第12-13页 |
1.2.1.2 黑光灯诱杀 | 第13页 |
1.2.1.3 物理屏障 | 第13-14页 |
1.2.1.4 其他物理防治方法 | 第14页 |
1.2.2 化学防治 | 第14-16页 |
1.2.2.1 药剂预防处理 | 第14页 |
1.2.2.2 药剂熏蒸 | 第14页 |
1.2.2.3 诱饵毒杀 | 第14-15页 |
1.2.2.4 白蚁防治化学药剂及其特点 | 第15-16页 |
1.2.3 生物防治 | 第16-17页 |
1.2.3.1 病原性微生物 | 第16-17页 |
1.2.3.2 生物源药剂 | 第17页 |
1.2.4 综合防治 | 第17页 |
1.3 黑翅土白蚁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3.1 品级类型及形态特征 | 第18页 |
1.3.1.1 生殖型 | 第18页 |
1.3.1.2 非生殖型 | 第18页 |
1.3.2 生物学特性 | 第18-23页 |
1.3.2.1 生活史 | 第18-19页 |
1.3.2.2 巢穴 | 第19-21页 |
1.3.2.3 分飞 | 第21页 |
1.3.2.4 活动规律 | 第21-22页 |
1.3.2.5 群体取食范围 | 第22页 |
1.3.2.6 引诱材料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黑翅土白蚁野外诱捕 | 第24-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2.2.1 诱捕材料制备 | 第24页 |
2.2.2 野外诱捕 | 第24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4-27页 |
2.3.1 直观检查 | 第24-26页 |
2.3.2 诱捕数量 | 第26-27页 |
2.4 讨论 | 第27-29页 |
2.4.1 引诱材料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2.4.2 检查方法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2.4.3 检查间隔时间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27-29页 |
3 黑翅土白蚁室内染色 | 第29-37页 |
3.1 供试虫源 | 第29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3.3.1 食料染色 | 第29页 |
3.3.2 不同含水量食料制备 | 第29页 |
3.3.3 染色培养 | 第29-30页 |
3.4 结果和分析 | 第30-35页 |
3.4.1 香樟木材 | 第30页 |
3.4.2 香樟树皮 | 第30-33页 |
3.4.3 滤纸 | 第33-35页 |
3.5 讨论 | 第35-37页 |
3.5.1 食料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3.5.2 中性红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3.5.3 食材含水质量比对染色的影响 | 第35-37页 |
4 黑翅土白蚁取食个体数量研究 | 第37-42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4.2.1 试验地点 | 第37-38页 |
4.2.2 标志-重捕 | 第38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4.4 试验结果 | 第38-41页 |
4.5 讨论 | 第41-42页 |
4.5.1 巢龄与群体数量的关系 | 第41页 |
4.5.2 环境与群体数量的关系 | 第41-42页 |
5 黑翅土白蚁取食距离和范围研究 | 第42-46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5.2.1 试验地点 | 第42页 |
5.2.2 标记诱饵制备 | 第42页 |
5.2.3 野外标记 | 第42-43页 |
5.3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5.4 试验结果 | 第43-45页 |
5.5 讨论 | 第45-46页 |
5.5.1 巢龄与取食距离和范围的关系 | 第45页 |
5.5.2 黑翅土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埋置间距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9页 |
6.1 野外诱捕 | 第46页 |
6.2 室内染色标记 | 第46-47页 |
6.3 取食个体数量 | 第47页 |
6.4 取食距离和范围 | 第47-48页 |
6.5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