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第一章 商品房预售中的预告登记制度的概述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商品房预售的法律属性 | 第14-15页 |
一、商品房预售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商品房预售的特征 | 第15页 |
第二节 商品房预售中购房者的风险 | 第15-18页 |
一、卖房者“一房二卖”或“一房多卖” | 第15-16页 |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商品房之上设置抵押 | 第16-17页 |
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 第17页 |
四、公法行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预告登记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预告登记的起源 | 第18-19页 |
二、预告登记的内容 | 第19页 |
三、经过预告登记的请求权的性质 | 第19-20页 |
第四节 预告登记制度的比较法依据 | 第20-26页 |
一、德国的预告登记制度 | 第21-22页 |
二、瑞士的预告登记制度 | 第22-23页 |
三、日本的预告登记制度 | 第23-24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预告登记制度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6-36页 |
第一节 物权法司法解释颁布前我国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现状 | 第27-32页 |
一、预告登记的功能与性质 | 第27-28页 |
二、预告登记的客体 | 第28-29页 |
三、预告登记的程序 | 第29-30页 |
四、预告登记的效力 | 第30-31页 |
五、预告登记的消灭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我国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一、《物权法》第二十条中部分法律用语不准确,有歧义 | 第32页 |
二、预告登记的申请、消灭程序存在瑕疵 | 第32-33页 |
三、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过窄 | 第33-34页 |
四、预告登记的效力规定存在瑕疵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关于完善预告登记制度的建议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对《物权法》第二十条进行微调 | 第36-37页 |
一、对该条款中的用语进行明确 | 第36页 |
二、对该条款的“约定”进行详细的解释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对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进行拓展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明确预告登记的效力 | 第39-42页 |
一、预告登记的保全效力应采取处分行为相对无效的模式 | 第39-40页 |
二、应明确预告登记具有破产保护效力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明确预告登记对于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的排除效力如何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