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如东、东台沿海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迁徙种群遗传格局及栖息地选择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黑腹滨鹬系统地理格局及迁徙研究第9-19页
    1.1 黑腹滨鹬的亚种分类及系统地理格局第9-10页
    1.2 黑腹滨鹬迁徙研究第10-17页
        1.2.1 迁徙研究方法第10-13页
        1.2.2 黑腹滨鹬迁徙格局第13-16页
        1.2.3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径上黑腹滨鹬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黑腹滨鹬迁徙停歇地的生态学研究第17-19页
第二章 如东、东台沿海迁徙停歇地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的种群遗传结构第19-36页
    2.1 引言第19-20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0-23页
        2.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2.2.2 捕捉和取样第21页
        2.2.3 旗标数据收集第21页
        2.2.4 DNA分析第21-22页
        2.2.5 系统发育分析第22页
        2.2.6 统计分析第22-23页
    2.3 结果第23-32页
        2.3.1 基于旗标回收数据分析第23-24页
        2.3.2 基于线粒体DNA单倍型组成分析第24-29页
            2.3.2.1 单倍型分析及模型建立第24页
            2.3.2.2 系统发生树构建第24-29页
        2.3.3 形态学特征分析第29-32页
        2.3.4 如东、东台地区黑腹滨鹬的迁徙路线第32页
    2.4 讨论第32-36页
        2.4.1 如东和东台地区是黑腹滨鹬种群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第32-33页
        2.4.2 如东、东台滨海地区黑腹滨鹬种群结构第33-34页
        2.4.3 如东、东台停息地黑腹滨鹬的种群变化第34-36页
第三章 如东、东台沿海黑腹滨鹬的迁徙停息期活动范围及栖息地选择第36-54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7-40页
        3.2.1 研究区域概况第37页
        3.2.2 实验方法第37-40页
            3.2.2.1 鸟类个体捕捉和发射器的佩戴第37页
            3.2.2.2 鸟类遥测第37-38页
            3.2.2.3 行为记录第38-39页
            3.2.2.4 统计分析第39-40页
    3.3 结果第40-49页
        3.3.1 遥测追踪第40-45页
        3.3.2 栖息地选择第45-48页
        3.3.3 行为分析第48-49页
    3.4 讨论第49-54页
        3.4.1 中国沿海滩涂生境的变化第49-50页
        3.4.2 人造生境的利用第50-51页
        3.4.3 高潮栖息地的选择第51页
        3.4.4 行为差异第51-52页
        3.4.5 保护措施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粟酒裂殖酵母线粒体翻译起始因子Mti2和Mti3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浮萍(Lemna minor)对重金属钴(Co)和镍(Ni)胁迫的应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