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到近红外太阳光谱辐射计的研制与相关数据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太阳辐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1.1.1 太阳概述 | 第11-12页 |
1.1.2 辐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1.1.3 太阳辐射大气传输 | 第13页 |
1.2 整层大气透过率的测量计算方法 | 第13-16页 |
1.2.1 理论计算法 | 第14-15页 |
1.2.2 软件模拟法 | 第15-16页 |
1.2.3 直接测算法 | 第16页 |
1.3 太阳辐射计发展概况 | 第16-22页 |
1.3.1 国外太阳辐射计的发展 | 第17-18页 |
1.3.2 国内太阳辐射计的发展 | 第18-20页 |
1.3.3 太阳辐射计主要应用 | 第20-22页 |
1.4 稳定跟踪技术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1.4.1 稳定跟踪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1.4.2 国内外稳定跟踪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光学系统设计 | 第26-56页 |
2.1 | 第26-34页 |
2.1.1 光纤光谱仪的原理和结构 | 第26-29页 |
2.1.2 光学系统性能指标 | 第29-34页 |
2.2 光电成像系统设计 | 第34-51页 |
2.2.1 图像跟踪系统参数 | 第35-36页 |
2.2.2 图像去雾增强算法研究 | 第36-41页 |
2.2.3 光斑质心提取算法研究 | 第41-51页 |
2.3 辐射计夜间探测能力分析 | 第51-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跟踪机架整体设计与分析 | 第56-82页 |
3.1 伺服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 第56-62页 |
3.1.1 控制器模块 | 第58页 |
3.1.2 步进电机模块 | 第58-59页 |
3.1.3 编码器模块 | 第59-61页 |
3.1.4 通讯模块 | 第61-62页 |
3.2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 第62-71页 |
3.2.1 仪器结构样式选型 | 第62-63页 |
3.2.2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 第63-65页 |
3.2.3 同步带减速传动机构 | 第65-71页 |
3.3 基于RECURDYN的同步带系统仿真 | 第71-81页 |
3.3.1 RECURDYN理论基乱 | 第71-73页 |
3.3.2 同步带运动学仿真 | 第73-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4章 单支承式机架误差建模 | 第82-100页 |
4.1 各项指标定义 | 第82-83页 |
4.2 辐射计误差概述 | 第83-88页 |
4.2.1 指向误差 | 第83-85页 |
4.2.2 定位误差 | 第85-86页 |
4.2.3 跟踪误差 | 第86-88页 |
4.3 辐射计误差建模 | 第88-98页 |
4.3.1 建模基本理论 | 第88-91页 |
4.3.2 坐标系划分 | 第91-93页 |
4.3.3 几何误差转换矩阵 | 第93-9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整层大气连续光谱透过率的标定与测量 | 第100-116页 |
5.1 标定方法概述 | 第100-103页 |
5.2 混合标定法 | 第103-110页 |
5.2.1 混合标定原理 | 第103-106页 |
5.2.2 实验测量结果比较 | 第106-110页 |
5.3 光谱去噪和基线校正 | 第110-115页 |
5.3.1 光谱仪噪声分类 | 第110-111页 |
5.3.2 小波去噪原理 | 第111-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6.1 本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116-117页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