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论文基本框架第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11页
    四、创新点与不足第11-12页
        (一) 创新点第11页
        (二) 不足之处第11-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17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 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第14页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第14-15页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第15-17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分析第17-30页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第17-22页
        (一) 人口现状第17-20页
        (二) 产业结构现状第20-21页
        (三) 地域趋势现状第21-22页
        (四) 月收入现状第22页
    二、新型城镇化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第22-30页
        (一) 制度因素第22-25页
        (二) 经济因素第25-27页
        (三) 农村城镇化发展因素第27-30页
第四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0-37页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度第30-31页
    二、变量的选取第31-33页
    三、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33-34页
    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第34-37页
        (一) 变量的基本描述第34页
        (二) 主成分分析第34-35页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5-37页
第五章 我国与外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第37-40页
    一、美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借鉴第37页
    二、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借鉴第37-38页
    三、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借鉴第38-40页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模式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第40-44页
    一、推进符合落户城镇的农业人口转移第40页
        (一) 健全城镇落户制度第40页
        (二) 实施差异化的落户机制第40页
    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第40-42页
        (一) 保障转移人员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第40-41页
        (二) 保障转移人员就业、创业机制第41页
        (三) 保障农业转移人员享受社会保障服务第41页
        (四)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渠道第41-42页
    三、健全市民化推进机制第42页
        (一) 建立成本分担机制第42页
        (二) 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第42页
    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第42页
    五、构建多层次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协调发展视野下的城乡关系优化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下一篇:蛟河市新站镇秸秆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