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趋势及技术发展情况 | 第14-16页 |
1.2.1 研究趋势分析 | 第14页 |
1.2.2 技术发展情况 | 第14-16页 |
1.3 系统现状分析 | 第16-19页 |
1.3.1 湖南电力调度系统管理现状 | 第16页 |
1.3.2 湖南电网调度应用系统现状 | 第16-17页 |
1.3.3 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系统功能和技术方案 | 第19-24页 |
2.1 系统功能 | 第19-21页 |
2.1.1 总体结构 | 第19页 |
2.1.2 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功能 | 第19-20页 |
2.1.3 应用系统软件功能 | 第20-21页 |
2.2 不同技术方案对比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关键技术研究 | 第24-37页 |
3.1 建立统一的电网设备参数库及编码体系 | 第24-26页 |
3.1.1 一次设备的基本结构 | 第24页 |
3.1.2 统一设备编码体系及参数库维护 | 第24页 |
3.1.3 基于IEC61970电网模型文件的导入与扩展 | 第24页 |
3.1.4 类型对应和扩展 | 第24-25页 |
3.1.5 标识对应 | 第25页 |
3.1.6 基于CIM的初始设备库 | 第25页 |
3.1.7 统一应用平台维护 | 第25-26页 |
3.2 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业务功能的快速修改 | 第26页 |
3.3 全开放的界面系统 | 第26-28页 |
3.4 完善的二次开发体系 | 第28页 |
3.5 基于XML标准的统一通用型数据交换平台 | 第28-29页 |
3.6 通用报表系统 | 第29-31页 |
3.7 湖南OMS系统横向信息交换标准规范 | 第31页 |
3.8 数据交换总体分类及目录 | 第31-37页 |
3.8.1 横向数据交换内容规范 | 第31-32页 |
3.8.2 纵向数据交换内容规范 | 第32-34页 |
3.8.3 标识规范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应用平台构建 | 第37-42页 |
4.1 平台设计思路 | 第37-38页 |
4.1.1 动态模型驱动 | 第37页 |
4.1.2 组件化 | 第37页 |
4.1.3 中立性 | 第37页 |
4.1.4 开放性 | 第37-38页 |
4.2 主要子系统 | 第38-41页 |
4.2.1 基础框架 | 第38页 |
4.2.2 主控系统 | 第38页 |
4.2.3 动态建模系统 | 第38-39页 |
4.2.4 基础业务服务 | 第39页 |
4.2.5 代理服务 | 第39页 |
4.2.6 虚拟文件系统 | 第39页 |
4.2.7 工作流系统 | 第39-40页 |
4.2.8 报表系统 | 第40页 |
4.2.9 消息系统 | 第40页 |
4.2.10 任务调度系统 | 第40-41页 |
4.3 系统授权体系 | 第41-42页 |
4.3.1 表单模板级授权 | 第41页 |
4.3.2 应用场景级授权 | 第41页 |
4.3.3 工作流程级授权 | 第41页 |
4.3.4 表单实例级授权 | 第41页 |
4.3.5 表单作者级授权 | 第41页 |
4.3.6 扩展授权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应用集成技术 | 第42-45页 |
5.1 与目录、身份管理、认证系统的集成 | 第42页 |
5.1.1 身份目录集成 | 第42页 |
5.1.2 身份认证集成 | 第42页 |
5.1.3 注销/退出处理 | 第42页 |
5.2 与企业门户系统的集成 | 第42-44页 |
5.2.1 单点登录集成 | 第42页 |
5.2.2 功能级个性化 | 第42页 |
5.2.3 Portlet组件集成 | 第42-43页 |
5.2.4 待办事宜集成 | 第43-44页 |
5.3 与数据交换平台的集成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