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析实证主义下的侵权因果关系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2 休谟与穆勒的因果关系学说及其对法学的启示 | 第14-21页 |
2.1 休谟与穆勒因果关系的讨论 | 第14-16页 |
2.1.1 休谟的因果观念 | 第14-15页 |
2.1.2 穆勒的因果观念 | 第15-16页 |
2.2 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讨论 | 第16-21页 |
2.2.1 对休谟、穆勒因果观念的再审视 | 第16-18页 |
2.2.2 哲学观点对侵权法因果关系的启示 | 第18-21页 |
3 分析实证主义对侵权因果关系研究的意义 | 第21-28页 |
3.1 侵权法中因果关系之界定 | 第21-22页 |
3.2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3.2.1 奥斯丁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立场 | 第22-23页 |
3.2.2 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 | 第23-24页 |
3.2.3 哈特与新法律实证主义 | 第24-25页 |
3.3 侵权因果关系对分析实证主义立场的运用 | 第25-28页 |
4 分析实证主义视野下因果关系与过错的功能区分 | 第28-39页 |
4.1 因果关系与过错的界限 | 第28-31页 |
4.1.1 司法实践中因果与过错相互替代 | 第28-30页 |
4.1.2 因果与过失皆不能有效说明的案件 | 第30页 |
4.1.3 司法实践上存在的弊端 | 第30-31页 |
4.2 因果关系与过错发生混合的原因 | 第31-35页 |
4.2.1 两者判断标准之预见性内涵相仿 | 第31-32页 |
4.2.2 过错的立场趋向于客观化 | 第32-33页 |
4.2.3 因果要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33-35页 |
4.3 分析实证主义立场下因果剔除价值之探究 | 第35-39页 |
4.3.1 系统目标是因果客观立场之前提 | 第35页 |
4.3.2 现有理论是因果立场之依据 | 第35-36页 |
4.3.3 新型因果关系建立的尝试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