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

负泊松比材料的研制及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负泊松比材料的发展与研究意义第11-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5-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随机负泊松比材料模型建立第19-29页
    2.1 Voronoi原理第19-21页
    2.2 正交压缩模型建立第21-26页
        2.2.1 基于MATLAB数学建模第21-22页
        2.2.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2-26页
            2.2.2.1 模型及边界条件第22页
            2.2.2.2 材料属性第22-23页
            2.2.2.3 网格划分第23页
            2.2.2.4 接触设置第23-24页
            2.2.2.5 正交压缩模型建立第24-26页
    2.3 不同面积压缩比新模型泊松比的研究第26-28页
        2.3.1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第26-27页
        2.3.2 材料属性及网格划分第27页
        2.3.3 数据处理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正交压缩模型的力学特性第29-43页
    3.1 壁厚对模型力学特性的影响第29-35页
    3.2 孔穴数量对模型力学特性的影响第35-40页
    3.3 速度对模型力学特性的影响第40-41页
    3.4 随机数对模型力学特性的影响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正交压缩模型吸能效果第43-61页
    4.1 能量吸收的表征方法第43-44页
    4.2 外凸六边形蜂窝面冲击数值模拟第44-48页
        4.2.1 有限元模型第44-46页
        4.2.2 数值模拟第46-47页
        4.2.3 冲击算例第47-48页
    4.3 正交压缩模型的吸能效果第48-57页
        4.3.1 壁厚对模型吸能效果的影响第49-54页
        4.3.2 孔穴数量对模型吸能效果的影响第54-57页
    4.4 外凸及内凹六边形模型与新模型吸能的对比第57-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负泊松比铟锡合金的研制及力学特性探讨第61-72页
    5.1 铟锡合金制备第61-63页
        5.1.1 实验材料第61页
        5.1.2 实验设备第61-62页
        5.1.3 制备过程第62-63页
    5.2 铟锡合金的力学特性第63-65页
        5.2.1 固有频率测量第63-64页
            5.2.1.1 试件规格第63页
            5.2.1.2 环境及仪器第63页
            5.2.1.3 测量原理第63页
            5.2.1.4 试件固有频率测量第63-64页
        5.2.2 压缩实验第64-65页
    5.3 负泊松比试件的微观组织研究第65-71页
        5.3.1 光学显微镜下观测第66-67页
        5.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67-68页
        5.3.3 透射显微镜(TEM)分析第68-69页
        5.3.4 扫描电镜(SEM)观察第69-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总结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毛细流动中的微弱物理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
下一篇:基于BSP的大图s-t最短路径近似查询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