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日益紧张的能源形势 | 第10页 |
1.1.2 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探索 | 第10-12页 |
1.2 污水污泥微波热解制取生物质能源概述 | 第12-14页 |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第14-16页 |
1.3.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3.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 | 第15页 |
1.3.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优势与分类 | 第15-16页 |
1.3.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应用 | 第16页 |
1.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2 Ni-YSZ阳极支撑SOFC的制备 | 第21-23页 |
2.2.1 流延成型法制备阳极支撑半电池 | 第22页 |
2.2.2 丝网印刷法制备电池阴极 | 第22-23页 |
2.2.3 电池封装 | 第23页 |
2.3 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铁酸锰 | 第23-25页 |
2.3.1 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的实验原理 | 第23-24页 |
2.3.2 铁酸锰制备的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4 电池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 第25-26页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及能谱分析 | 第25页 |
2.4.2 热重-差热分析 | 第25-26页 |
2.4.3 XRD物相分析 | 第26页 |
2.5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5.1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第26页 |
2.5.2 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 | 第26-27页 |
2.6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运行条件对Ni-YSZ阳极支撑SOFC积碳的影响研究 | 第28-48页 |
3.1 操作状态对SOFC性能的影响 | 第28-35页 |
3.1.1 操作温度对SOFC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28-30页 |
3.1.2 操作温度对SOFC电化学阻抗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操作温度、工作电流对SOFC恒流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3.1.4 恒流放电后阳极的微观形貌 | 第33-35页 |
3.2 添加CO2 对SOFC性能的影响 | 第35-43页 |
3.2.1 CH4/CO2-SOFC放电性能 | 第36-37页 |
3.2.2 CH4/CO2-SOFC恒流稳定性测试 | 第37-39页 |
3.2.3 CH4/CO2-SOFC气体特性分析 | 第39-40页 |
3.2.4 CH4/CO2-SOFC三相图分析 | 第40-41页 |
3.2.5 生物气-SOFC放电性能 | 第41-42页 |
3.2.6 生物气-SOFC恒流稳定性测试 | 第42-43页 |
3.2.7 生物气-SOFC三相图分析 | 第43页 |
3.3 添加水蒸气对SOFC性能的影响 | 第43-47页 |
3.3.1 生物气-SOFC放电性能 | 第44-45页 |
3.3.2 生物气-SOFC开路阻抗分析 | 第45页 |
3.3.3 生物气-SOFC恒流稳定性测试 | 第45-46页 |
3.3.4 生物气-SOFC三相图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MnFe_2O_4 阳极阻挡层对Ni-YSZ阳极支撑SOFC积碳的影响研究 | 第48-58页 |
4.1 铁酸锰的表征 | 第48-50页 |
4.1.1 热重-差热分析 | 第48-49页 |
4.1.2 XRD物相分析 | 第49-50页 |
4.2 MnFe_2O_4 阳极阻挡层电池的制备及表征 | 第50-52页 |
4.2.1 阳极阻挡层电池的制备 | 第50-51页 |
4.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阻挡层微观结构 | 第51-52页 |
4.2.3 能谱分析 | 第52页 |
4.3 MnFe_2O_4 阳极阻挡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第52-55页 |
4.3.1 放电性能 | 第52-53页 |
4.3.2 电池的阻抗谱分析 | 第53-54页 |
4.3.3 电池的恒流放电性能 | 第54-55页 |
4.4 恒流运行后电池的测试与表征 | 第55-57页 |
4.4.1 恒流运行后电池的放电性能 | 第55-56页 |
4.4.2 恒流运行后电池的微观形貌表征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