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3.1 滨海盐渍土成因与分布 | 第11页 |
1.3.2 滨海盐渍土分类及特性 | 第11-12页 |
1.3.3 滨海盐渍土改良技术 | 第12-16页 |
1.3.3.1 物理改良 | 第12-13页 |
1.3.3.2 化学改良 | 第13-14页 |
1.3.3.3 生物改良 | 第14-15页 |
1.3.3.4 综合改良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2.1 试验设计 | 第18-20页 |
2.2.1.1 淋洗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2.1.2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2.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0页 |
2.2.3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0页 |
2.2.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50页 |
3.1 不同物料掺拌对滨海重度盐渍土壤淋溶脱盐的影响 | 第21-27页 |
3.1.1 淋出液矿化度变化规律 | 第21-22页 |
3.1.2 淋出液离子变化规律 | 第22-24页 |
3.1.3 淋出液pH变化规律 | 第24-25页 |
3.1.4 不同物料掺拌下土柱内土壤淋洗脱盐率 | 第25-26页 |
3.1.5 土柱内土壤pH | 第26页 |
3.1.6 小结 | 第26-27页 |
3.2 不同物料掺拌对滨海重度盐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7-41页 |
3.2.1 不同物料掺拌对滨海重度盐渍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27-34页 |
3.2.1.1 土壤容重 | 第27-28页 |
3.2.1.2 土壤孔隙度 | 第28-30页 |
3.2.1.3 土壤水分 | 第30-32页 |
3.2.1.4 土壤饱和导水率 | 第32-33页 |
3.2.1.5 小结 | 第33-34页 |
3.2.2 不同物料掺拌对滨海重度盐渍土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34-41页 |
3.2.2.1 土壤盐分 | 第34-35页 |
3.2.2.2 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离子 | 第35-36页 |
3.2.2.3 土壤pH | 第36-37页 |
3.2.2.4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养分 | 第37-40页 |
3.2.2.5 小结 | 第40-41页 |
3.3 不同物料掺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1 植物成活率 | 第41-42页 |
3.3.2 植物株高 | 第42-43页 |
3.3.3 小结 | 第43-44页 |
3.4 不同物料掺拌对滨海重度盐渍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 第44-50页 |
3.4.1 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第44-46页 |
3.4.2 基于主成份分析的物料掺拌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效应评价 | 第46-49页 |
3.4.3 小结 | 第49-50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4.1 结论 | 第50-51页 |
4.1.1 物料掺拌下土柱内土壤淋洗规律 | 第50页 |
4.1.2 物料掺拌对田间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3 物料掺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51页 |
4.1.4 物料掺拌对理化性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 第51页 |
4.2 创新点 | 第51页 |
4.3 存在问题与不足 | 第51页 |
4.4 展望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