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 第17-21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社会融入理论 | 第18页 |
2.2.2 推拉理论 | 第18-19页 |
2.2.3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9页 |
2.2.4 社会排斥理论 | 第19-20页 |
2.3 分析框架 | 第20-21页 |
第3章 重庆、上海两地促进流动人.城市融入的政策比较 | 第21-26页 |
3.1 重庆、上海两地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 | 第21-23页 |
3.1.1 重庆市基于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改革 | 第21-22页 |
3.1.2 上海市推行流动人.积分入户制政策 | 第22-23页 |
3.2 重庆、上海两地促进流动人.城市融入的公共服务政策 | 第23-24页 |
3.2.1 重庆市为推动流动人.城市融入的公共服务政策 | 第23页 |
3.2.2 上海市为推动流动人.城市融入的公共服务政策 | 第23-24页 |
3.3 我国其它地区促进流动人.城市融入的主要措施 | 第24-26页 |
第4章 重庆、上海两地流入人.融入状况的实证研究 | 第26-43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4.2 重庆、上海市流入人.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 第26-33页 |
4.2.1 比较维度的选取 | 第26页 |
4.2.2 流入人.个体特征比较 | 第26-29页 |
4.2.3 流入人.工作情况比较 | 第29-30页 |
4.2.4 流入人.生活情况比较 | 第30-31页 |
4.2.5 流入人.保障状况比较 | 第31-32页 |
4.2.6 流入人.公共服务状况比较 | 第32-33页 |
4.2.7 流入人.居留意愿比较 | 第33页 |
4.3 对重庆、上海市流入人.居留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33-43页 |
4.3.1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4.3.2 变量设计 | 第34-36页 |
4.3.3 分析策略 | 第36-37页 |
4.3.4 居留意愿的实证结果 | 第37-39页 |
4.3.5 居留意愿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思考 | 第43-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45页 |
5.1.1 制度政策对比分析结论 | 第43页 |
5.1.2 描述性分析比较结论 | 第43-45页 |
5.1.3 居留意愿回归分析结论 | 第45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5-49页 |
5.2.1 深化制度改革,确保流动人.权益全面落实 | 第45-47页 |
5.2.2 对流动人.赋利增权,提高人力资本与个人能力 | 第47页 |
5.2.3 整合多方力量克服流动人.城市融入的诸多困境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