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影响下的孙恩卢循起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学术史概述 | 第10-14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三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太平道与孙恩宗教基地三吴 | 第16-25页 |
| 第一节 太平道与孙恩卢循起事 | 第16-19页 |
| 一太平道的特点 | 第16-17页 |
| 二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三吴地区的宗教信仰传统 | 第19-25页 |
| 一于君道 | 第19-20页 |
| 二帛家道 | 第20-21页 |
| 三李家道 | 第21-22页 |
| 四延续到东晋的太平道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孙恩家族与太平道 | 第25-33页 |
| 第一节 孙秀与太平道 | 第25-27页 |
| 一琅邪人孙秀 | 第25-26页 |
| 二受太平道影响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孙泰与太平道 | 第27-33页 |
| 一孙泰受太平道影响 | 第27-29页 |
| 二“子恭死,泰传其术” | 第29-31页 |
| 三“以道术眩惑士庶”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孙恩信徒阶层的分布与太平道 | 第33-41页 |
| 第一节 孙恩的信徒阶层 | 第33-35页 |
| 一孙恩复仇百姓响应 | 第33-34页 |
| 二凝之斗法惨遭杀害 | 第34-35页 |
| 三宗教的分歧 | 第35页 |
| 第二节 诛杀异己多是高门 | 第35-37页 |
| 一底层“长生人” | 第36页 |
| 二门第高低待遇不一 | 第36-37页 |
| 第三节“三吴旧贼 百战余勇” | 第37-41页 |
| 一三吴百姓的习战 | 第38页 |
| 二三吴百姓的不习战 | 第38-39页 |
| 三太平道对吴人的激励作用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孙恩卢循与太平道的地域影响 | 第41-48页 |
| 第一节“水仙惑物,枉杀老稚” | 第41-44页 |
| 一水仙之于孙恩 | 第41-42页 |
| 二太平道中的“水仙” | 第42-44页 |
| 第二节 孙恩东走入海 | 第44-46页 |
| 一“孙恩志欲复仇” | 第44-45页 |
| 二东走入海—家族、地域原因 | 第45-46页 |
| 第三节 卢循与太平道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