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城市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 | 第12-14页 |
·明挖法 | 第12-13页 |
·浅埋暗挖法 | 第13-14页 |
·盖挖法 | 第14页 |
·盾构法 | 第14页 |
·沉管(箱)法 | 第14页 |
·国内外地表沉降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地表沉降曲线预测模型 | 第14-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Ⅱ号标工程段工程概况 | 第21-34页 |
·工程概况 | 第21-23页 |
·自然地理特征 | 第23-25页 |
·隧道地形和地貌 | 第23页 |
·地层岩性 | 第23-24页 |
·地质构造 | 第24-25页 |
·水文地质 | 第25页 |
·暗挖段工程 | 第25-26页 |
·大断面开挖难题 | 第25-26页 |
·监测方法与监测项目 | 第26-32页 |
·检测的必要性 | 第26页 |
·监测量测项目的选择及确定 | 第26页 |
·暗挖段监测 | 第26-32页 |
·控制标准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有限元软件模拟隧道施工理论 | 第34-44页 |
·地下工程有限元法简介 | 第35-36页 |
·地下工程有限元法的特点 | 第35页 |
·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及判别围岩稳定性的方法 | 第35-36页 |
·隧道开挖和支护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原理 | 第36-40页 |
·释放荷载的计算 | 第36-37页 |
·地应力逐步释放模拟 | 第37-38页 |
·隧道开挖及施工模拟 | 第38-40页 |
·支护过程模拟 | 第40页 |
·ANSYS 模拟隧道施工的实现方法 | 第40-43页 |
·初始地应力模拟 | 第40-41页 |
·锚喷支护的等效模拟 | 第41-42页 |
·开挖与支护过程的模拟 | 第42页 |
·连续施工的模拟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地铁动态开挖施工对邻近建筑影响数值模拟 | 第44-84页 |
·地铁开挖模拟的有限元方法 | 第44页 |
·模型尺寸选取设计 | 第44-52页 |
·地铁开挖范围模型选取 | 第44-46页 |
·地铁下穿建筑物概况 | 第46-49页 |
·模型中建筑物开挖前原始荷载选取 | 第49-50页 |
·荷载等效划分 | 第50-51页 |
·地铁隧道抗浮计算 | 第51-52页 |
·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52-74页 |
·Drucker—Prager 屈服准则和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2-56页 |
·开挖顺序1 模拟 | 第56-60页 |
·开挖顺序2 模拟 | 第60-63页 |
·开挖顺序3 模拟 | 第63-66页 |
·开挖顺序4 模拟 | 第66-70页 |
·有限元开挖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施工工序流程设计 | 第72-74页 |
·有限元分析数据与实地监测数据比较 | 第74-79页 |
·地表沉降控制标准 | 第74-76页 |
·五交化批发零售商场测点监测沉降比较标准 | 第76-78页 |
·挖段地表测点监测沉降比较标准 | 第78-79页 |
·加固方案设计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