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两阶段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综述第10-19页
        1.2.1 结构损伤的研究目标第10-11页
        1.2.2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第11-16页
        1.2.3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的损伤识别方法概论第16-18页
        1.2.4 群智能优化算法概论第18-19页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思路第19-21页
2 单元模态应变能损伤识别的理论基础第21-27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结构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法第21-24页
    2.3 动力学特征方程第24-25页
    2.4 单元模态应变能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基指标的损伤识别方法第27-39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三种模态应变能损伤指标第27-28页
        3.2.1 模态应变能变化指标第27页
        3.2.2 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第27-28页
        3.2.3 模态应变能基指标第28页
    3.3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基指标的损伤识别数值算例第28-36页
        3.3.1 数值算例描述第28页
        3.3.2 损伤识别程序的建立与识别流程第28-30页
        3.3.3 无噪音条件下损伤识别结果第30-33页
        3.3.4 存在噪音情况下的损伤识别结果第33-36页
        3.3.5 损伤识别结果分析第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9页
4 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损伤识别第39-55页
    4.1 粒子群优化算法第39-42页
        4.1.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来源第39页
        4.1.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第39-40页
        4.1.3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第40页
        4.1.4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算法流程第40-41页
        4.1.5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参数控制第41-42页
    4.2 人工鱼群算法第42-47页
        4.2.1 引言第42-43页
        4.2.2 结构损伤检测数学模型第43页
        4.2.3 人工鱼群算法的基本原理第43-44页
        4.2.4 人工鱼群的行为描述与行为选择第44-45页
        4.2.5 人工鱼群算法的算法流程第45页
        4.2.6 人工鱼群算法的参数分析第45-47页
        4.2.7 人工鱼群算法优缺点第47页
    4.3 改进鱼群算法第47-49页
        4.3.1 粒子群与鱼群算法概述第47-48页
        4.3.2 改进鱼群算法的原理第48页
        4.3.3 改进鱼群算法的流程第48-49页
    4.4 数值模拟算例第49-53页
        4.4.1 参数设置第50页
        4.4.2 结构模型及损伤工况的设定第50-51页
        4.4.3 损伤识别结果及分析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5 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两阶段损伤识别第55-73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两阶段损伤识别方法原理第55-56页
    5.3 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两阶段损伤识别方法流程第56页
    5.4 数值算例第56-71页
        5.4.1 参数设置第56-57页
        5.4.2 结构模型及损伤工况的设定第57页
        5.4.3 不考虑测量噪声的损伤识别结果第57-64页
        5.4.4 考虑测量噪声的损伤识别结果第64-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6.1 主要结论第73页
    6.2 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某不规则斜柱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抗震分析
下一篇:LDPC码:分析、设计与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