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两种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1.1 概述第10页
    1.2 荧光和荧光分子探针第10-17页
        1.2.1 荧光分子探针设计原理第11页
        1.2.2 荧光分子探针的识别机理第11-17页
    1.3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分子第17-22页
        1.3.1 罗丹明类荧光染料第17-18页
        1.3.2 罗丹明类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4 苯并呋咱类荧光探针分子第22-25页
        1.4.1 苯并呋咱荧光团概述第22页
        1.4.2 苯并呋咱类荧光分子探针实例第22-25页
    1.5 课题的提出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35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28页
        2.2.1 实验试剂与药品第27-28页
        2.2.2 实验仪器第28页
    2.3 合成与表征第28-35页
        2.3.1 荧光探针分子的合成路线第28-29页
        2.3.2 荧光探针分子的合成步骤第29-35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5-58页
    3.1 光谱性质测试实验第35页
        3.1.1 配制储备液第35页
        3.1.2 实验方法第35页
    3.2 化合物1识别金属离子的研究第35-45页
        3.2.1 化合物1的选择性研究第35-36页
        3.2.2 时间对化合物1识别Fe3+和Hg2+的影响第36-37页
        3.2.3 化合物1抗干扰的能力第37-38页
        3.2.4 化合物1的Fe3+和Hg2+滴定实验第38-41页
        3.2.5 化合物1与金属离子的Job’s plot第41-42页
        3.2.6 pH对化合物1识别Fe3+和Hg2+的影响第42页
        3.2.7 化合物1的可逆性第42-43页
        3.2.8 化合物1的识别机理第43-45页
    3.3 化合物2识别金属离子的研究第45-56页
        3.3.1 化合物2的选择性研究第45-46页
        3.3.2 化合物2的响应时间第46-47页
        3.3.3 化合物2的抗干扰能力第47-48页
        3.3.4 化合物2的Cr3+和Hg2+滴定实验第48-51页
        3.3.5 化合物2的可逆性第51-52页
        3.3.6 pH对化合物2识别Cr3+和Hg2+的影响第52-53页
        3.3.7 阴离子对化合物2的影响第53-54页
        3.3.8 化合物2与金属离子的Job’s plot第54页
        3.3.9 化合物2的识别机理第54-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3.5 课题的不足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已发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CN钳形铑化合物催化1,3-端基二炔与三氟丙酮酸酯的不对称炔基化反应
下一篇:溴代吡啶咪唑二羧酸―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