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中干扰对齐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干扰对齐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及干扰对齐知识介绍 | 第14-32页 |
2.1 MIMO技术 | 第14-18页 |
2.1.1 单用户MIMO干扰信道 | 第14-15页 |
2.1.2 MIMO信道并行分解 | 第15-16页 |
2.1.3 MIMO信道容量 | 第16-18页 |
2.2 频谱感知 | 第18-23页 |
2.2.1 面临的挑战 | 第19-20页 |
2.2.2 检测算法 | 第20-22页 |
2.2.3 相关协议 | 第22-23页 |
2.3 干扰对齐技术 | 第23-28页 |
2.3.1 干扰对齐技术原理 | 第23-25页 |
2.3.2 干扰对齐技术实现 | 第25-28页 |
2.4 干扰对齐可行性分析 | 第28-31页 |
2.4.1 对称系统 | 第29-30页 |
2.4.2 非对称系统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干扰对齐算法 | 第32-43页 |
3.1 最小干扰泄漏算法 | 第32-36页 |
3.1.1 系统模型 | 第33-34页 |
3.1.2 关键算法 | 第34-36页 |
3.2 最大信干噪比算法 | 第36-37页 |
3.3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 | 第37-40页 |
3.3.1 MMSE-IA算法 | 第37-39页 |
3.3.2 Robust MMSE-IA算法 | 第39-40页 |
3.4 盲干扰对齐 | 第40-42页 |
3.4.1 信道模型 | 第40-41页 |
3.4.2 MIMO X信道盲干扰对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认知无线电中干扰对齐算法 | 第43-54页 |
4.1 一对主用户、一对次用户 | 第43-48页 |
4.1.1 系统模型 | 第43-44页 |
4.1.2 主用户设计 | 第44-45页 |
4.1.3 次用户设计 | 第45-46页 |
4.1.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4.2 一对主用户、K对次用户 | 第48-53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48-49页 |
4.2.2 可行性和自由度分析 | 第49-50页 |
4.2.3 次用户设计 | 第50-52页 |
4.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2-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双层预编码干扰对齐算法 | 第54-64页 |
5.1 系统模型 | 第54-55页 |
5.2 主用户设计 | 第55-57页 |
5.2.1 信道选择 | 第55-56页 |
5.2.2 加权MMSE | 第56-57页 |
5.3 次用户设计 | 第57-60页 |
5.3.1 第一层预编码 | 第58页 |
5.3.2 第二层预编码 | 第58-60页 |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