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要观点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主要观点 | 第13页 |
1.4.2 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第15-26页 |
2.1 招聘 | 第15-17页 |
2.2 事业单位 | 第17-19页 |
2.2.1 事业单位的概念 | 第17页 |
2.2.2 事业单位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3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特点 | 第18-19页 |
2.3 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机制 | 第19-22页 |
2.3.1 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机制的概念 | 第19-20页 |
2.3.2 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机制的特点 | 第20-21页 |
2.3.3 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机制的意义 | 第21-22页 |
2.4 有关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2.4.1 人力资源规划 | 第22页 |
2.4.2 职务分析 | 第22-23页 |
2.4.3 能岗匹配 | 第23-24页 |
2.4.4 新公共管理 | 第24-26页 |
3 石柱县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机制状况分析 | 第26-38页 |
3.1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机制的历史演变 | 第26-27页 |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录用与任命机制 | 第26页 |
3.1.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开招聘机制 | 第26-27页 |
3.2 石柱县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机制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7-38页 |
3.2.1 石柱县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机制现状 | 第27-29页 |
3.2.2 现实构成的三个子系统 | 第29-35页 |
3.2.3 石柱县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5-38页 |
4 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机制改进建议 | 第38-47页 |
4.1 深层次完善公开招聘机制的制度设计子系统 | 第38-40页 |
4.1.1 改进分权模式,兼顾用人自主与全面统筹 | 第38页 |
4.1.2 完善信息共享,人力资源部门带头打破信息不对称 | 第38-39页 |
4.1.3 健全分类招聘,科学设置条件并规范审查行为 | 第39页 |
4.1.4 完善规则设计,清理政策的盲点与冲突 | 第39页 |
4.1.5 改进流程设计,从细节上促使招聘更趋合理 | 第39-40页 |
4.1.6 促使考核招聘“绿色通道”与考试招聘和谐并行 | 第40页 |
4.2 高标准构建公开招聘机制的技术支持子系统 | 第40-43页 |
4.2.1 建立专业化招聘工作队伍和科学的招聘资格条件 | 第41页 |
4.2.2 引入新兴测评手段,构建“菜单化”测评科目体系 | 第41-42页 |
4.2.3 提高笔试内容科学性同时改进面试合分方法提高成绩合理性 | 第42页 |
4.2.4 实现专家数据库与考生数据库的动态管理 | 第42-43页 |
4.2.5 持续开展技术革新,促进技术手段运转协调 | 第43页 |
4.3 针对性改进公开招聘机制的运行监控子系统 | 第43-44页 |
4.3.1 全面引入社会监督,将“阳光招聘”进行到底 | 第43-44页 |
4.3.2 实施阶段性的成绩信息控制,提高招聘公正性、竞优性 | 第44页 |
4.4 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 第44-47页 |
4.4.1 合理布局事业单位,科学设置内部岗位 | 第44-45页 |
4.4.2 全面落实落实试用期满考核制度,加强公招聘后管理 | 第45页 |
4.4.3 深入开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