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及其诉讼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一)论文的缘起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立法现状及其不足 | 第12-14页 |
二、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的法理依据 | 第14-21页 |
(一)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概述 | 第14-15页 |
(二)法律最低干预原则 | 第15-17页 |
1.公司自治与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 | 第15-16页 |
2.司法强制与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 | 第16-17页 |
3.小结 | 第17页 |
(三)保护股东利益原则 | 第17-21页 |
1.贯彻股东平等原则 | 第18页 |
2.贯彻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18-19页 |
3.激发股东投资积极性 | 第19-21页 |
三、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 第21-30页 |
(一)公司长期不分配利润 | 第21-24页 |
1.可分配利润的根据 | 第21-22页 |
2.长期不分配利润的定义 | 第22-24页 |
(二)滥用股东表决权 | 第24-27页 |
1.表决权的行使 | 第25-26页 |
2.关于“滥用”的界定 | 第26-27页 |
(三)侵害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 | 第27-30页 |
1.损害具有直接性 | 第28-29页 |
2.损害具有因果关系 | 第29-30页 |
四、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诉讼及其程序规则的构建 | 第30-38页 |
(一)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诉讼的独立价值 | 第30-32页 |
(二)诉讼主体的确定 | 第32-34页 |
1.原告的确定 | 第32-33页 |
2.被告的确定 | 第33-34页 |
(三)证明责任的分配和后果 | 第34-35页 |
1.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34页 |
2.证明责任的后果 | 第34-35页 |
(四)被告的抗辩事由 | 第35-36页 |
(五)法院的判决类型及比例 | 第36-38页 |
1.判决类型 | 第36-37页 |
2.分配比例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