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网约车监管的理论分析 | 第12-19页 |
(一) 网约车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网约车的性质 | 第13-17页 |
1. 网约车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 网约车存在的现实依据 | 第16-17页 |
(三) 网约车监管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1. 网约车具有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缺陷 | 第17-18页 |
2.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 第18-19页 |
二、我国网约车监管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 第19-29页 |
(一) 我国网约车监管制度的现状 | 第19-22页 |
1. 网约车监管立法现状 | 第19-21页 |
2. 网约车监管执法现状 | 第21页 |
3. 网约车监管司法现状 | 第21-22页 |
(二) 我国网约车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29页 |
1. 监管理念偏差 | 第22-25页 |
2. 立法质量低下 | 第25-26页 |
3. 网约车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缺乏规制 | 第26-29页 |
三、国外网约车监管制度的考察 | 第29-37页 |
(一) 美国的网约车监管模式 | 第29-32页 |
1. 给予网约车全新的法律地位 | 第29-30页 |
2. 严格审查驾驶员资格和车况安全 | 第30-31页 |
3. 授权与严管并举 | 第31-32页 |
4. 保护乘客的知情权和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 第32页 |
(二) 英国的网约车监管模式 | 第32-34页 |
(三) 新加坡的网约车监管模式 | 第34-35页 |
(四) 国外网约车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四、我国网约车监管制度的完善 | 第37-48页 |
(一) 网约车监管遵循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二) 网约车监管对象的确定 | 第38-39页 |
(三) 网约车监管具体制度的构建 | 第39-48页 |
1. 建立合理的行业准入制度 | 第39-41页 |
2. 实行多主体合作的监管模式 | 第41-43页 |
3. 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第43-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