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居住区湿地与居民行为互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13-16页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16-19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平台的建构 | 第21-30页 |
2.1 湿地生态因子分级控制理论 | 第21-23页 |
2.1.1 斑块 | 第22页 |
2.1.2 廊道 | 第22-23页 |
2.1.3 基质 | 第23页 |
2.2 使用后评价理论 | 第23-25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2.2.3 操作模式 | 第24-25页 |
2.3 “杨·盖尔”理论—人的活动行为 | 第25-27页 |
2.3.1 必要性活动行为 | 第26页 |
2.3.2 自发性活动行为 | 第26页 |
2.3.3 社会性活动行为 | 第26-27页 |
2.4 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27-30页 |
2.4.1 调查方法 | 第27-28页 |
2.4.2 研究案例 | 第28-29页 |
2.4.3 样本容量 | 第29页 |
2.4.4 调查问卷发放 | 第29-30页 |
第3章 组团级·湿地与居民行为互动研究 | 第30-54页 |
3.1 凯美怡和居住区 | 第30-34页 |
3.1.1 基本概况 | 第30-31页 |
3.1.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31-32页 |
3.1.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32-34页 |
3.2 红谷凯旋居住区 | 第34-39页 |
3.2.1 基本概况 | 第34-35页 |
3.2.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35-37页 |
3.2.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37-39页 |
3.3 竑鼎福第居住区 | 第39-44页 |
3.3.1 基本概况 | 第39-40页 |
3.3.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40-41页 |
3.3.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41-44页 |
3.4 “湿地—行为”因子满意度比较 | 第44-52页 |
3.4.1 斑块 | 第45-49页 |
3.4.2 廊道 | 第49-51页 |
3.4.3 基质 | 第51-52页 |
3.4.4 配套设施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小区级·湿地与居民行为互动研究 | 第54-78页 |
4.1 九里象湖城居住区 | 第54-60页 |
4.1.1 基本概况 | 第54-55页 |
4.1.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55-57页 |
4.1.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57-60页 |
4.2 康城橙郡居住区 | 第60-65页 |
4.2.1 基本概况 | 第60-61页 |
4.2.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61-62页 |
4.2.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62-65页 |
4.3 联泰香域滨江一期居住区 | 第65-70页 |
4.3.1 基本概况 | 第65-66页 |
4.3.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66-67页 |
4.3.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67-70页 |
4.4“湿地—行为”因子满意度比较 | 第70-76页 |
4.4.1 斑块 | 第71-74页 |
4.4.2 廊道 | 第74-75页 |
4.4.3 基质 | 第75-76页 |
4.4.4 配套设施 | 第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居住区级·湿地与居民行为互动研究 | 第78-101页 |
5.1 居住主题公园居住区 | 第78-83页 |
5.1.1 基本概况 | 第78-79页 |
5.1.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79-81页 |
5.1.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81-83页 |
5.2 正荣大湖之都居住区 | 第83-87页 |
5.2.1 基本概况 | 第83-84页 |
5.2.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84-85页 |
5.2.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85-87页 |
5.3 万达华府&万达星城居住区 | 第87-92页 |
5.3.1 基本概况 | 第87-88页 |
5.3.2“湿地—行为”因子评价 | 第88-90页 |
5.3.3 湿地与居民行为的相关性 | 第90-92页 |
5.4 “湿地—行为”因子满意度比较 | 第92-99页 |
5.4.1 斑块 | 第93-96页 |
5.4.2 廊道 | 第96-98页 |
5.4.3 基质 | 第98页 |
5.4.4 配套设施 | 第98-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基于行为视角的居住区湿地构建技术要点 | 第101-105页 |
6.1 斑块 | 第101-103页 |
6.2 廊道 | 第103-104页 |
6.3 基质 | 第104页 |
6.4 配套设施 | 第104-105页 |
第7章 结语 | 第105-10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录 | 第112-11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