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太阳能电池概述 | 第13-19页 |
1.2.1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进程 | 第13-15页 |
1.2.2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第15-19页 |
1.2.2.1 第一代电池 | 第15-16页 |
1.2.2.2 第二代电池 | 第16页 |
1.2.2.3 第三代电池 | 第16-19页 |
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19-26页 |
1.3.1 钙钛矿材料的晶体结构 | 第19-22页 |
1.3.1.1 容忍因子 | 第21页 |
1.3.1.2 体积参数法 | 第21-22页 |
1.3.1.3 八面体扭转理论 | 第22页 |
1.3.2 钙钛矿材料的元素调控 | 第22-24页 |
1.3.2.1 A元素的调控 | 第22-23页 |
1.3.2.2 B元素的调控 | 第23-24页 |
1.3.2.3 X元素的调控 | 第24页 |
1.3.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 第24-25页 |
1.3.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1.4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和优化 | 第26-27页 |
1.4.1 一步溶液旋涂法 | 第26-27页 |
1.4.2 连续沉积法 | 第27页 |
1.4.3 双源蒸汽沉积法 | 第27页 |
1.4.4 气相辅助溶液法 | 第27页 |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35页 |
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31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9-30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2.2 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31-35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31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1-32页 |
2.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第32页 |
2.2.4 J-V特性曲线 | 第32-33页 |
2.2.5 单色入射光光电转换效率(IPCE)/(EQE)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混合溶剂路线制备CH_3NH_3PbI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研究 | 第35-57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3.2.1 实验流程 | 第3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3.2.2.1 FTO的准备和清洗 | 第36-37页 |
3.2.2.2 TiO_2致密层的制备 | 第37页 |
3.2.2.3 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 | 第37-38页 |
3.2.2.4 CH_3NH_3PbI_3前驱液的配制 | 第38-39页 |
3.2.2.5 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 | 第39页 |
3.3 TiO_2致密层的表征 | 第39-40页 |
3.4 TiO_2纳米棒阵列的表征 | 第40-42页 |
3.4.1 XRD图谱分析 | 第40-41页 |
3.4.2 SEM图片分析 | 第41-42页 |
3.5 基于DMF/DMSO混合溶剂的PSCS的研究 | 第42-45页 |
3.5.1 SEM图片分析 | 第42-43页 |
3.5.2 XRD图谱分析 | 第43-44页 |
3.5.3 J-V特性曲线及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3.6 基于纯DMF和纯DMSO溶剂的PSCS的研究 | 第45-48页 |
3.6.1 J-V特性曲线及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3.6.2 SEM图片分析 | 第46-47页 |
3.6.3 XRD图谱分析 | 第47-48页 |
3.7 CH_3NH_3PbI_3薄膜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48-50页 |
3.8 PSCS重复性的研究 | 第50-54页 |
3.9 性能最佳的PSCS的J-V特性曲线和EQE光谱分析 | 第54-55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混合卤素CH_3NH_3Pb(I_(1-X)Br_X)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7-77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4.2.1 实验流程 | 第58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4.3 CH_3NH_3Pb(I_(1-X)Br_X)_3钙钛矿薄膜的表征 | 第59-67页 |
4.3.1 SEM图片分析 | 第59-60页 |
4.3.2 XRD图谱分析 | 第60-62页 |
4.3.3 CH3NH3Pb(I1-xBrx)3钙钛矿晶体相变过程的研究 | 第62-64页 |
4.3.4 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64-67页 |
4.4 基于CH_3NH_3Pb(I_(1-X)Br_X)_3的PSCS的J-V特性曲线分析 | 第67-69页 |
4.5 反溶剂对钙钛矿薄膜影响的研究 | 第69-73页 |
4.5.1 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4.5.1.1 实验流程 | 第69页 |
4.5.1.2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4.5.2 SEM图片分析 | 第70-71页 |
4.5.3 XRD及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71-72页 |
4.5.4 J-V特性曲线分析 | 第72-73页 |
4.6 性能最佳的PSCS的J-V特性曲线和EQE光谱分析 | 第73-74页 |
4.7 反溶剂作用机理的分析 | 第7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五章 基于碳电极的无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77-85页 |
5.1 引言 | 第77-78页 |
5.2 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 | 第78-79页 |
5.2.1 实验流程 | 第78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78-79页 |
5.2.2.1 氧化锆(ZrO2)浆料的制备 | 第78页 |
5.2.2.2 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 | 第78-79页 |
5.3 无空穴传输层的碳基PSCS的结构分析 | 第79-80页 |
5.4 无空穴传输层的碳基PSCS的J-V特性曲线分析 | 第80-81页 |
5.5 无空穴传输层的碳基PSCS的稳定性测试 | 第81-82页 |
5.6 大面积(2.5cm~2)PSCS的J-V特性曲线分析 | 第82-8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6.1 结论 | 第85-87页 |
6.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