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社区意义空间及其旅游开发响应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西部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 | 第11页 |
1.1.2 地方意义与旅游社区发展 | 第11-12页 |
1.1.3 社区参与和旅游发展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2.1 地方相关概念及综述 | 第14-17页 |
2.1.1 地方 | 第14页 |
2.1.2 地方依恋 | 第14-15页 |
2.1.3 地方意义 | 第15页 |
2.1.4 地方意义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2 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综述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 | 第19-30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3页 |
3.1.1 研究区域的选择 | 第19页 |
3.1.2 研究区范围界定 | 第19-20页 |
3.1.3 研究区概况 | 第20-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3.2.1 半结构访谈法 | 第23页 |
3.2.2 质性分析法 | 第23-24页 |
3.2.3 参与式制图法 | 第24页 |
3.2.4 点属性二次赋值与核密度制图 | 第24-25页 |
3.2.5 聚类分析 | 第25页 |
3.2.6 对应分析 | 第25页 |
3.2.7 旅游开发响应指数 | 第25-27页 |
3.3 数据采集 | 第27-28页 |
3.3.1 调研设计 | 第27页 |
3.3.2 样本的采集 | 第27-28页 |
3.4 样本基本特征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居民的地方意义结构及空间特征 | 第30-39页 |
4.1 地方意义的类目构建 | 第30-33页 |
4.2 地方意义的空间特征 | 第33-39页 |
4.2.1 生活保障 | 第34-35页 |
4.2.2 地方特色 | 第35-36页 |
4.2.3 日常便利 | 第36-37页 |
4.2.4 情感联系 | 第37-38页 |
4.2.5 旅游发展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 | 第39-55页 |
5.1 满意(支持)—正向态度分析 | 第39-46页 |
5.1.1 正向态度的类目构建 | 第39-41页 |
5.1.2 正向态度的空间特征 | 第41-46页 |
5.2 不满意(不支持)—负向态度分析 | 第46-55页 |
5.2.1 负向态度的类目构建 | 第46-49页 |
5.2.2 负向态度的空间特征 | 第49-55页 |
第六章 地方意义与旅游开发响应 | 第55-63页 |
6.1 地方意义的聚类分析 | 第55-59页 |
6.2 地方意义与态度的对应分析 | 第59-61页 |
6.3 旅游开发响应分区 | 第61-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8页 |
7.1 结论 | 第63-66页 |
7.2 研究创新 | 第66-67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一 调研影像 | 第72-73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