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制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5页 |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7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五、创新之处 | 第11页 |
| 六、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 (一)华侨 | 第11-12页 |
| (二)社会保障权 | 第12-15页 |
| 1 华侨社会保障权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演变 | 第15-20页 |
| 1.1 华侨社会保障权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1.1.1 权利平等理论 | 第15页 |
| 1.1.2 人权理论 | 第15-16页 |
| 1.1.3 社会保障功能理论 | 第16-17页 |
| 1.2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制度演变 | 第17-20页 |
| 1.2.1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制度形成 | 第17-18页 |
| 1.2.2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制度运行与发展 | 第18-20页 |
| 2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现状 | 第20-27页 |
| 2.1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立法现状 | 第20-22页 |
| 2.1.1 宪法和法律 | 第20-21页 |
| 2.1.2 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 第21页 |
| 2.1.3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 2.2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 | 第22-26页 |
| 2.2.1 华侨社会保障权的身份证明条件 | 第22页 |
| 2.2.2 华侨社会保险权 | 第22-24页 |
| 2.2.3 华侨其他社会保障权 | 第24-25页 |
| 2.2.4 华侨社会保障权救济 | 第25-26页 |
| 2.3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实践现状 | 第26-27页 |
| 3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 3.1 华侨社会保障权立法不足 | 第27-29页 |
| 3.1.1 华侨社会保障权宪法依据不充分 | 第27-28页 |
| 3.1.2 华侨社会保障权地方立法不完善 | 第28-29页 |
| 3.1.3 华侨社会保障权协调救济机制不健全 | 第29页 |
| 3.2 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1页 |
| 3.2.1 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第29-30页 |
| 3.2.2 依法护侨意识淡薄 | 第30-31页 |
| 4 完善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制度的建议 | 第31-38页 |
| 4.1 确立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31-33页 |
| 4.1.1 平等保护原则 | 第31-32页 |
| 4.1.2 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 | 第32-33页 |
| 4.2 完善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立法 | 第33-35页 |
| 4.2.1 将华侨社会保障权写入华侨权益保护法 | 第33页 |
| 4.2.2 完善华侨社会保障权保护地方立法 | 第33-35页 |
| 4.3 完善华侨社会保障权协调救济机制 | 第35-38页 |
| 4.3.1 加强劳动仲裁、行政复议与诉讼的衔接 | 第35-36页 |
| 4.3.2 发挥多元化救济的作用 | 第36-37页 |
| 4.3.3 建立涉侨案件联动工作机制 | 第37-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